大约是荀氏早有吩咐,进了院子,十几位管事嬷嬷已经候在里面了,个个垂首请安。
付嬷嬷将人送到便离开了。
明怡没急着发话,而是吩咐她们,“你们先忙吧,我自个儿逛逛。”
大家便散了,散是散了,不过一只眼睛却留意着明怡,不知这位乡下来的少奶奶是个什么谱。
厨院有两进,第一进西厢房是库房,存放公中的山珍海味,譬如人参燕窝一类,东厢房则是管事们的值房,所有厨房有关的账簿名册均在这儿,过了穿堂进去才是后厨,正北是灶房,左右则是打通的备厨间,里面有很多高高的货架,存放着各式各类新鲜的时蔬,从角门出去还有个跨院,这里挖了一个池塘,种了一片竹林,眼下初冬,竹林已枯,改植了几珠梅树,冬日赏景,夏日么,便可纳凉。
池塘边上安置了几个大水缸,里面养着今日要吃的水鲜。
为首的一个嬷嬷带着明怡将厨院逛了一圈,眼瞅着明怡在水泊边停下,便笑着问,
“少夫人,这里冷,不若奴婢引您去值房喝口热茶吧。”
“不用。”明怡立在池塘旁,抬眸望了一眼明澄澄的冬阳,“今个儿阳光好,你端来把椅子,我就在这歇一会。”
嬷嬷依言给她送来把圈椅,明怡嫌圈椅坐着不舒服,换了把躺椅。
躺下之后,她就没说话了。
嬷嬷见状,拿不准她的意思,“少夫人,您还有什么吩咐?”
明怡道,“准备只烧鹅,午膳我就在这里用。”
嬷嬷默默点了点头,“还有旁的吩咐吗?”
“没有了,你去忙吧!”
嬷嬷一头雾水,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最后瞧见青禾朝她摆手,方一步三回头离开。
平日里但凡府上进了新媳妇,第一桩差事便是来厨房,所以这里的管事已是见多不怪,而这些少奶奶们来厨房,第一步必定是查账目,查完账目便开始排除异己,再一步就是安插自己的人手,为将来捞油水铺路,这一套流程,嬷嬷已是门儿清。
头一回见上来就要只烧鹅的。
不管怎么说,人家是当家少夫人,得听她的。
嬷嬷一走,青禾在明怡身旁蹲下,
“姑娘,太太让您管厨房,您打算怎么管?”
今日是个难得的暖阳,明怡不一会就将面庞给晒暖和了,她睁开眼笑道,“管厨房,不就是管人么,这不是家常便饭?”
明怡调教人的本事那是一等一的,那些年多少刺头在她手里不是乖乖听话?
说完,明怡撑着把手打算起身,“吃人手短,我还是得进去瞅瞅。。。”
不料青禾从她那句话里生了几分领悟,抬手拦住她,
“不必,杀鸡焉用牛刀?师傅好生坐着,看徒儿替您把厨房管了。”
不等明怡反应,便见青禾大马金刀往内院走,明怡看她雄赳赳气昂昂那架势,提醒道,“你收着点,别吓着人家。”
“放心吧。”青色的身影一溜烟消失在角门。
明怡眼看她走远,把青禾搭在她身上的那件披风给扔开,抬步往另外一个方向去了。
方才为何在池塘边停下,那是因为,她闻到了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