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最基础的来说,他的职位是两千石级别的,而曹操是万石高官,以下犯上,这可不是这个时代能够玩的转的。
想要和曹操魔法对轰,孙权至少需要名义上和曹操对等的官职,就算不对等,也不能差得太多。
而这只是起步条件。
当然,孙权比谁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缺乏名义的尴尬,所以他也有所考量。
“先生所言的确是很重大的问题,这一点,权心知肚明,自古以来,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凡事,都要有个大义名分,以正道行事,方能无往而不利,权也深深地明白名义方面的不足,然……”
孙权顿了顿,继而深吸一口气,朗声开口。
“司空曹操,名为汉臣,实乃汉贼!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权乃汉将军,如何不能与之争锋?”
众人面色微变。
孙权又一拍桌案,怒目圆瞪。
“建安五年,天子发密诏,以曹操专横无礼、不敬天子,密诏天下英豪诛杀曹操,可惜事泄,车骑将军董承等被曹操诛杀,董承之女时为贵人,亦为曹操所诛杀,此实乃犯上作乱、大不敬之滔天罪行!
据权所知,左将军豫州牧刘备亦奉天子密诏,先在徐州抗击曹操,又到冀州联合袁绍,袁绍遂奉诏南下讨伐曹操,可惜战败,功业未成而身先死,曹操小人得志,得以继续凌辱天子、迫害汉室,此等作为,权如何能无视?”
说着,孙权深深叹息,似是平复了心情一般,放缓了语气。
“年前,权听闻刘豫州南下荆襄,为刘镇南所接纳,后驻兵新野,又北上攻克宛城,控制南阳郡,待权讨伐荆州功成,当与刘豫州共奉天子密诏,一同讨伐曹操,迎回天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如此,方不负汉室恩泽!”
孙权话说完,众人不语。
且不说陆议等人作何感想,诸葛亮倒是觉得孙权的这个思路有点意思。
建安五年,衣带诏事件爆发之后,绝大部分参与者都被杀死,随后又被曹操封锁消息,并没有广泛传播,具体内情也不为人所知。
可偏偏参与者之一的刘备逃走了。
刘备先去了徐州,在徐州拉起大旗对抗曹操,广泛传播衣带诏的消息,给了曹操第一波名义打击。
曹操讨伐刘备,打赢了,但是刘备逃了,去了袁绍那边,把这个消息带去了河北,给了曹操第二波名义打击。
随后袁绍奉衣带诏讨伐曹操,名正言顺,曹操无力制止。
但是曹操又打赢了。
结果刘备还是逃了。
再往后,建安六、七年间,随着刘备南下汝南、荆襄之地,这个消息也在荆襄之地传播开来,给了曹操第三波名义打击。
该说不说,这三波名义打击对于曹操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此之前,曹操的名声勉强还算是可以。
虽然有诛杀兖州名士、屠杀徐州黎庶的黑点,但是随后他击败李傕郭汜,奉天子以震慑不臣,讨伐篡逆的袁术,重新收拢中原之地,这些事情都给他塑造起来了一个汉室忠臣、擎天一柱的形象。
这就使得曹操在这段时间里成为了天下人比较认可的正面人物,认可许昌朝廷是大汉正统朝廷。
结果随着漏网之鱼刘备的北上南下,衣带诏事件也随之传扬开来,曹操的正面形象遭到了冲击,河北、荆襄一带的士人们都对曹操产生了不小的负面看法,使得曹操拥立汉献帝的正面意义大受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