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死后,不到二十岁的孙策一手撑起这个濒临破碎的家族,硬生生打出一片天,给了当时尚且年幼的孙权极大的关照和庇护,可谓长兄如父。
虽然兄弟两人在政见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也有过争执和不愉快,孙策也非常不屑于孙权向他提供的一些政治方面的手段献策——孙策攻伐江东期间,孙权从自己的见识角度出发,屡屡建议孙策采取相对怀柔的政策。
就算到了后期,他也是建议孙策打一派拉一派,不至于把江东本土势力全部得罪光。
只是孙策过于信任自己的武力和军事胜利,视江东豪族为虫豸,从来不曾接受孙权的建议,对于江东本土豪族,他的态度就是一个字。
杀!
尽管如此,孙策也始终十分关照自己这个弟弟,给兵,给官职,给资源,给信任。
所以孙权也不是没想过保护孙策,可他哪里能控制得了精力过于旺盛的孙策一个人刻意的策马奔腾去了卫士们都追赶不到的地方呢?
千防万防,防不住孙策那颗斗大的英雄胆,更防不住江东这片土地的集体意志。
只要不能把江东豪族全部铲除干净,那么孙策之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孙权也只能叹息。
诸葛亮陪着孙权一起安静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孙破虏和孙讨逆若有灵,得知将军继承、维护孙氏基业,并且大破江夏、手刃仇人,一定会非常欣慰的,而若有朝一日,将军成就大业,成就不世之功,他们一定会更加高兴的。
所以,亮希望将军收起缅怀之心,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未来的进取,用于整顿内务,用于增加军队,用于扩建农庄、储备粮食,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愿将军明察。”
孙权心中微暖,抬起头看着诸葛亮双眼灼灼,抿嘴而笑。
一会儿,他伸手,紧紧握住了诸葛亮的手。
“孔明,虽然我与你才见面不过数日,却总觉得你与我之间没什么隔阂,仿佛多年知心老友,很多话,我对旁人说不出来,对你却能说出来,我很高兴,今后,也请你伴我左右,不要离去。”
诸葛亮心下微颤,深吸一口气,忙点头表态。
“亮既然投效将军,便不会离将军而去,除非将军不再需要亮。”
“没有那一天的。”
孙权轻笑道:“孔明,你不负我,我不负你。”
诸葛亮抬头,略有些惊讶的看着孙权,正对上孙权那双同样灼灼的眼睛。
少顷,诸葛亮抿嘴而笑,只是一拜,没再多说什么。
孙权觉得他是老友,他又何尝不觉得面对孙权正有那种遇到命定之人的特殊感触。
所以,就把一切交给时间吧,他会用他的身体和全部的时间向孙权证明——他们两人,都没有看错对方。
数日之后,孙权带队抵达了夏口,在这里见到了担任江夏太守、为孙权处理江夏郡战后事宜的周瑜。
孙权令朱然、陆议等人先行返回柴桑办事,自己带着诸葛亮留下来,与周瑜见了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