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咔咔,这个勺子好好用,回头得买一套,这样不就可以冒充国宴大师了嘛?
嗯,到时候给墩墩做饭的时候,先把猪肝碾压成泥,再用这种勺子舀成圆球,就像是哈根达斯那样,绝对会让小家伙惊呆。
想到儿子的那震惊的表情,沈佳悦就跃跃欲试,恨不得现在就开始。
镜头前,林旭看着邱耀祖挖出来的小球,表情也有些惊讶:
“我还以为高手们做圆球形的食材都是用菜刀一点点削呢,原来您也用挖球器啊。”
邱耀祖笑了笑:
“工具做出来就是给人用的,我不光用挖球器,还用空气炸锅、电压力锅、微波炉和烤箱呢,有方便的工具不用,非得用笨办法,那不是大师,而是信球。”
林旭:“……”
您这句话,可直接把那群处处追求手工和古法、奉行原旨主义的古典烹饪流派骂了个狗血淋头。
不过……骂得好!
那些天天把古法两个字挂在嘴边的人,确实该骂。
煮粥要古法煮粥,蒸米要用古法蒸制,点心要用古法制作,甚至连锅碗瓢盆也追求古法手工制作。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挨上古法两个字,价格翻番是基本的。
但偏偏有人上当,心甘情愿当韭菜。
林旭觉得照这个速度下去,哪天出现古法卫生纸或者古法纸尿裤的割韭菜产品,也不稀奇。
邱耀祖挖了二十个莴笋球,全都放进了碗中。
接着他拿起一块莴笋,去掉外皮,将大的一头削成正方体,接着将正方体的几个角削掉,再换一柄小号刻刀,顺着正方体的边雕刻进去,一点点将里面的莴笋挖出来。
林旭看得有些迷茫:
“邱伯您这是做的什么?”
“我雕刻一个在鱼嘴上做装饰的绣球,小旭学过雕刻这种镂空的食材吗?”
林旭摇了摇头,他对雕刻还真不精通。
随着邱耀祖雕刻的继续,那个绣球也逐渐有了造型。
这个绣球不仅是个多面体,而且还有好几层,雕刻外面的时候,邱耀祖已经将里面的几层也一并雕刻了出来。
最后一块莴笋被雕刻出来,整个绣球也完全显现了出来。
绣球是由一根根莴笋组成的多面体,里面是一个小一号的多面体,多面体最里面是个雕刻出来的圆球。
隔着两道阻隔还能将最里面的莴笋球雕刻得有模有样,这样的刀工,让林旭见识到了淮扬菜师傅的牛逼之处。
这已经不能用技术来形容了,这纯纯的就是艺术。
而且是完美无缺的技术。
七十多岁的年纪,一把没有指头长的刻刀,再加上一截下脚料一样的莴笋,居然做出了一个艺术感十足的绣球。
真不愧是国宴大师啊,哪怕雕刻家见了,也要忍不住称呼一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