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这几年,往后就算休息也长不了多高,他心中就生起怒气。
这股怒气是要发泄的,于是冯千户就成了他的发泄目标。
既然要送人过去,那就要大张旗鼓,要让整个松奉的官员都知道给他下毒的那几人送到卫所了。
陈砚特意带着几百号灾民,押着春生等人跨过半个松奉城,将人送到卫所。
为了能走得慢些,陈砚连马车都不坐,一身官服走在众人前面。
如此浩浩荡荡,必然引得不少百姓的注意。
有人互相探听究竟是何事,很快就有人得到了消息,原来是这些人混迹在灾民里,往救灾粥里下毒,要毒死救灾的陈同知和护卫灾民的将士们。
不过此次百姓知晓没什么用,要的是松奉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知晓,所以陈砚并未特意派人告知百姓。
至于百姓如何知晓?
那就是灾民们为陈大人鸣不平。
陈大人拼尽全力救灾,险些被人害死,如此不公之事他们如何能忍,必要一路与其他人诉苦,并还要加上一句:“陈大人是好官!”
为了救灾,陈大人没地方睡没饭吃,还得罪了松奉的乡绅商贾,所以才有人要害他。
陈砚的好名声就这般传出去了。
再有人一提,就是那位杀了一百六十多倭寇的官老爷,救了许多人的命,那些倭寇的尸首在城墙上都被吹成人干了才放下来。
解气,实在解气。
不少百姓便跟着陈砚一同前往卫所,于是这队伍越来越长。
如此大的动静,自是很快报到冯勇耳朵里。
冯勇有些懵:“有人下毒害他,他该把人送去府衙审理,送我卫所来作甚?”
他们卫所又不审案。
下属道:“守着灾民的那四十多人当时也跟他们在一处,毒是下到锅里的,究竟是为了毒害陈大人,还是为了毒害跟随而去的将士们,便不得而知。”
“肯定是毒他陈砚的,谁会来毒害一群当兵的……”
话说到此处,冯勇话就顿住了。
还真有人会毒害当兵的,那就是倭寇细作。
陈砚这是给他送军功啊。
陈砚怎会如此好心?
自悬挂倭寇之后,冯勇就与陈砚撕破了脸,陈砚当然不可能这么好心。
此事肯定有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