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这也是圣上口谕?”
薛正放下抱胸的手,人站得笔直,将飞鱼服的美感尽皆凸显:“我等均着飞鱼服,劝陈修撰三思。”
陈砚沉默片刻,终究还是转身去换了件墨色大氅。
踏出宅院,十数名锦衣卫紧跟其后,浩浩荡荡“游玩”。
大年初一,京城张灯结彩,极为热闹。
虽天冷,不少人还是携家带口踏出家门游玩。
街头巷尾尽是人,茶肆、酒肆也是桌桌都坐满了人。
如此和乐的环境里,成群结队的锦衣卫们突然出现,必定吸引众多目光。
百姓只是好奇,混在人群里的官员们却是在心里骂开了。
锦衣卫可谓臭名昭著,深受文官们的唾骂,大年初一竟也见到,实在晦气。
有些人已经想要回家跨火盆了。
人群突然有人道:“走在前面的是不是状元郎?”
陈砚去年御街夸官可谓风光至极,因他年纪小,又是连中三元,更是被不少人记住。
此时不少人认出陈砚,纷纷上前问好。
最热情的终究还是那些狂热的书生,开口便问陈砚身子如何了,陈砚笑道:“并未伤到根本,如今已好了。”
“若无三元公死谏,必不会让那徐鸿渐辞官,三元公实乃忠臣良臣!”
四周的附和声响起,书生们的眼中带了一种名为狂热的情绪。
原本还有些看热闹的百姓,此时尽数书生们挤了出去。
陈砚郑重道:“遵圣贤教导,誓死报国!”
此言一出,那些书生们顿觉热血沸腾。
而陈砚大殿死谏之事又恰恰证实三元公并非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贯彻,这就更让人钦佩。
那些书生越发激动,附近书生听闻三元公在此,也纷纷往这边赶。
眼见街道越来越挤,身边尽是各个不认识的书生的询问,陈砚实在有些听不清。
此时正是他涨个人威望大好时机,来都来了,陈砚必定不会有丝毫羞恼,反倒和颜悦色道:“此处阻碍通行,不若我等找一茶肆畅谈?”
书生们激动地连连应好。
三元公竟要去茶肆与他们畅谈?
不,并非畅谈,而是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