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招呼府衙来的几人,卢氏直接抓了两只鸡杀了,给炖上汤。
等陈得寿和柳氏从地里赶回来时,两只鸡已经炖上了。
鸡汤的香味四处飘着,让村里孩子们全围了过来。
柳氏从地里摘了些菜,估摸着差不多够吃了,谁知族长一来就道:“这点东西哪里够!”
他也不多话,直接让村里人将家里的菜、没舍得吃的腊鱼腊肉都拿过来。
陈得寿推辞:“家里还有些鸡蛋,够吃的了。”
府衙来的人虽多,也不至于两只鸡都不够。
族长却道:“一会儿还得有许多人来,你们总不能让别人空着肚子走。”
陈得寿很快就知道族长是什么意思了。
从府衙的人来了之后,来送礼的人便源源不断。
送房契的,带着田地来投献的,还有送仆人奴婢的,更有甚者,竟还送了两个娇滴滴的女子给陈砚做小妾。
陈得寿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只得找族长帮忙。
送礼的是本地和附近的乡绅,该不该收这些,陈得寿实在拿不准。
族长也有些犯嘀咕,他虽是童生,却不配和那些乡绅见面,自是不知。
好在周荣来了。
周荣带来的是一处县城两进的宅子。
陈得寿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收,周荣却道:“都收着吧,阿砚如今与我等已能平起平坐,这些便是我等给他的见面礼。当初我中举,也是这般发家的。”
陈得寿担忧道:“我就怕收了,往后给阿砚带来麻烦。”
俗话说拿人手短,以后这些人要是找阿砚帮忙,阿砚不好推辞。
周荣笑道:“阿砚如今是举人了,有功名在身,他们不想阿砚与他们作对,这些礼也要送,不需阿砚多做什么。你们若不收,他们才会多想。”
这远远超出陈得寿的想象。
竟是什么都不用做,就有如此多人送礼?
难怪都说是穷秀才富举人,光是这些人送的一波东西,就值不少银子了。
不过那些投献的田地,陈得寿依旧没收。
与秀才相比,举人名下能有五百亩田地不用缴税。
许多人为了能少缴税,就主动将田地挂到举人名下,再每年给一两成的收成给举人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