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明白。臣会令专人负责印制,考卷印制其间,直待官学考试结束,他们方可归家,其间不可与外面交流。”
齐尚书问,“殿下,考试便在官学进行吗?要提前准备考场。”
“既是官学考试,应考者皆官学子弟,人也不多,我会请旨在昭德殿前的广场应试,岂不一目了然。”
“那臣令他们准备考具。”
荣烺点点头,齐尚书下去安排。
傍晚荣晟帝到万寿宫,荣烺就把让官学生在昭德殿前广场考试的事说了。荣晟帝说,“也成。毕竟是官学子弟。”
荣烺说,“父皇,你要有空,你也去监监考。”
“官学考试,还要朕监考?”荣晟帝好笑。
“官学多要紧呀,里头都是官员家的孩子,这些人以后大半也会当官,成一方父母,掌一方事务。以后也都是您的臣子,您不提前看着点儿。”
荣烺这样一说,荣晟帝也觉在理,“好吧。”
“我准备考三场,考一天半,半天一场。”
“这就准备好了?”
“明儿您跟刑部知会一声,我有事用刑部的人。”
“刑部做什么?”
“得查验学子身份文书,还有相貌特征,以防有人替考。”
“礼部就有专司此事的官员。”
“礼部管的是科举,科举准备多充分。我这就四五天,怪匆忙的。到时让俩人一起来,更有把握。”
荣烺理由充分,荣晟帝便允了。
荣烺做事素来干脆,第二天刑部尚书到万寿宫找公主请示,按荣烺要求准备好刑部老手。待第三日,便是考试的日子。
昭德殿前排开三百张桌椅,笔墨自带,入宫验身份文书时便揪出好几个替考的,身上带小抄的,礼部对此经验丰富,验校官当即令分开关押。
余者学子带着笔墨砚台,凭号入座,准备应考。
因为是进宫考试,穿戴都干净妥帖,坐姿笔挺端正。
齐尚书钟学士方御史都站在昭德殿前的广场中,等着迎接主考官公主殿下。
知道荣烺今日要去做主考巡场,郑皇后特意在万寿宫多留片刻,把自己的肩舆借给荣烺使,“今日是去做大事,必得威风着些。”
荣烺特别高兴,“谢母后,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过,荣烺问,“我坐了母后的肩舆,母后怎么回后宫呢?”
郑皇后笑,“我还能没法儿回去不成?你只管先去做大事。官学与国子监、翰林院比,没人放眼里。但,官学的重要性其实不逊二者,官宦门第的子弟,有几个是不做官的?若能把官学管好,就是为百姓造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