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她在省大读大学的那几年,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孩子,经常在吴家老宅那边与这些同学打照面。
陈卓越在前面带路,带她去自己的办公室,笑着问:“叶厂长有啥公事要跟我谈?”
“班长,我记得火车上都能卖食品,但咱们码头那边的渡轮上好像什么也不卖吧?”
“我们其实也有,只不过买的乘客不多。坐轮船容易晕船,有经验的乘客一般不会在船上买东西吃。所以,航政在食品这一块儿的收入,并不如铁路那边多。”
叶满枝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罐糖水樱桃,递给他说:“班长,给你尝尝我们厂的新产品,这个糖水樱桃,针对晕船、恶心、呕吐,特别管用,要是把这玩意儿放到你们的渡轮上,保管卖脱销!”
第149章
杨舒雯是滨江农机学院的大三学生,从这学期开始,她每周要抽出两天时间,去红星公社进行生产劳动实习,主要任务是定点帮扶四个生产队维修农用机械。
生产队的农机工具并不复杂,维修工作对她来说没什么难度。
她所面临的最大难关,其实在下乡实习的路上。
为了能当天去当天回,不在生产队过夜,学生们每次都选择走水路。
从滨江码头登船,到东源码头下船,全程半小时左右,方便又快捷。
然而,杨舒雯晕船症状严重,每次坐船都头晕恶心,脸色煞白。
往返红星公社一次,简直能要她半条小命。
“舒雯,你感觉怎么样?先把这个涂上吧?”赵娟将一小盒清凉油塞进她手里。
杨舒雯晕船的情况,同学们都知晓。
每次上船都帮她抢占甲板的座位,吹吹江风,总好过憋在船舱里。
杨舒雯道了声谢,在鼻子下面和太阳穴上涂了厚厚一层清凉油,恹恹地趴在栏杆上不说话。
赵娟对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提议道:“要不咱们下次坐长途汽车吧?大不了就在生产队留宿一晚。”
长途汽车的速度其实也不慢,但是中途需要转车,有时一等就是一个多钟头,时间都浪费在等车上了。
杨舒雯摇摇头。
这一摇不要紧,那股反胃的感觉更强烈了!
同是实习小组成员的李卫国从船舱里钻出来,快步走到两人身边道:“刚才那个验票的同志说,他们船上卖一种糖水樱桃,对晕船有些效果。杨舒雯,你要不要买点樱桃试一试?”
杨舒雯难受得不想说话,赵娟替她问:“樱桃能治晕船?别是忽悠人的吧?怎么卖啊?”
“我看有个大娘买了,大娘说樱桃酸甜口的,酸味比较重。”李卫国用手比量了一个大小,“这么大一勺,三毛钱,一勺差不多有十几颗樱桃吧。”
“多少?三毛钱才给十几颗樱桃?”赵娟好悬没跳起来,“他们怎么不去抢钱呢?我前几天在菜站门口见到卖樱桃的了,五毛八一斤。一斤最起码要有五六十颗樱桃吧?”
李卫国挠挠头说:“人家用白糖熬了糖水,樱桃还得经过加工,肯定要比鲜樱桃贵嘛。而且这是在渡轮上,东西卖得本就比船下贵一些。”
轮船和火车一样,为了照顾没有商品粮粮票的农村社员,在船上购买吃食时并不需要粮票肉票,但价格要比外面贵一些。
乘客觉得划算就买,不划算就忍着,反正都是自愿的。
赵娟还是认为三毛钱的樱桃贵得离谱,但她瞧一眼脸色煞白的杨舒雯,问:“舒雯,你想试一试嘛?”
杨舒雯没说话,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钱包给她。
只要能缓解这股子难受,三毛钱她也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