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分量和可能引发的滔天巨浪,绝非他们一个国公府死了儿子所能比拟的。
陛下的怒火和痛楚,此刻恐怕正被强行压抑着,随时可能爆发。
他们撞上来的时机,简直是往火山口里扔柴火。
太子洗马魏迁为何不告诉他们西京那边的消息呢?
鲁国公反应稍快,脸上的悲愤瞬间被惶恐取代,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陛下息怒!老臣……老臣糊涂!痛失爱子,急火攻心,竟……竟不知两位殿下遭此大难!老臣该死!老臣万死难辞其咎!”
他声音发颤,带着哭腔,但这次更多是恐惧而非悲伤。
鄂国公也如梦初醒,跟着叩首:“陛下!臣等……臣等失察!不知天家蒙此剧难,只顾自家私怨,冲撞圣驾,罪该万死!请陛下保重龙体啊!”
永昌帝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方才那冰冷的目光扫过匍匐在地的两人,最终疲惫地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
他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种强行压抑后的沙哑和深深的倦怠:
“够了!朕知道了。你们的儿子……为国捐躯,兵部自会按律核查,论功过,定抚恤。朕……不会让忠臣之后寒心。”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但蔚州之事,战场瞬息万变,是非曲直,也自有兵部和御史台详查,岂容尔等在此咆哮御前,妄议军机?退下!”
最后两个字,如同重锤敲在两位国公的心上。
“是!是!臣等告退!谢陛下隆恩!”
鄂国公和鲁国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起身,连额头上的冷汗都不敢擦。
躬着身子,倒退着,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御书房。
生怕慢一步就触怒了正处于巨大悲痛和愤怒边缘的皇帝。
沉重的殿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御书房内,只剩下永昌帝粗重的喘息声和死一般的寂静。
崔开济垂手侍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出。
他知道,方才的呵斥既是帮皇帝解围,也是在点醒两个不知轻重的国公。
更是暂时压下了对赵暮云的直接指控。
赵暮云还真是好运,这个时候西京的消息给他挡了火力。
然而,汉王被俘、秦王家眷被掳的消息,像两块巨石压在皇帝心头,也压在这间御书房的上空,酝酿着更可怕的风暴。
赵暮云的问题,太子那边的动作,还有眼前这迫在眉睫的亲王之危……
所有的一切,都如同乱麻,亟待这位心力交瘁的帝王去理清,去决断。
永昌帝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御案上那份来自西京的、染着血污和焦痕的急报上,眼神锐利如刀,却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痛楚和深不见底的寒意。
他拿起那份奏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声音低沉得仿佛来自九幽:
“给杨定国下旨,务必将李金刚抓来,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充满了血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