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努力收敛思绪,握拳平举胳膊,在眼前平行伸出大拇指。
目测,大声道:“再次向左调整半个身位!”
“调整完毕!”
“再次一发试射!”
嗵!
……
砰!
八寸弹丸,紧贴着靶船右舷砸下。
朱元璋眼角不由跳抖一下,“咱徒孙搞出来的炮击标尺就这么灵?第二发炮击,就差点击中靶船?”
徒孙?
朱棣、马秀英、常氏、观音奴等人全都笑了。
朱棣笑着摇头。
父皇不喜欢一个人,或许处于利益考量或许会虚与委蛇。
可要是喜欢一个人。
那是毫不掩饰。
哼!
朱元璋微哼,“咱是他们师公,难道他们不是咱徒孙?东旭研究出来的东西,也有咱一份儿吧?”
“有有有。”朱棣含笑摇头,反正炮击标尺这东西,当初已经交给蓝玉等人了,朱棣解释道:“炮击标尺的确对提高炮击精度有很大帮助,但也没有刚才表现出这么厉害……”
受限于火炮炮管、炮弹、装药量的精度问题,即便有标尺辅助,每一次炮击的结果,体现出的差距也十分大。
就好比炮管。
在制作木制炮管模子时,每个模子之间总有差距。
而倒模时又会有差距。
八寸的炮管,每门炮之间,精度差其实很大。
弹丸制作中,就要留出足够的余量。
不过这些问题,工坊的大匠们已经在寻求改进了。
想办法把测量工具更精细化。
比如,历朝历代最小的长度单位是寸。
可这个精度,用于造火炮、火铳误差就太大了。
之前,工匠们已经把寸进行了三等分。
略微大于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