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能活到现在的,基本都是那些罪大恶极或兵贼的高层比如左良玉马士秀等人。
本来这也没什么,慢慢的人们心中那股恨意可能就淡了,日子该过还是得过。
可能再过一段时间,这些人也就慢慢都摔死了。
然而,这世界上就怕有一种现象叫做‘凑热闹’。
而凑热闹的人数多了,不管啥场景,都有可能变成‘景点’。
这襄阳城城头上下饺子的场景慢慢在周边传了开来,甚至连武昌城的人都听说了。
茶余饭后大家聊天内容都是:你见过襄阳城头下饺子吗?
多狠呐!武昌到襄阳,直线距离都六百里地呢!就大明这时代背景,离家二十里都叫出远门。
然而呢?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就愣不管不顾这六百多里的距离,从武昌结伴驾车也要跑襄阳去看看这盛景。
不亲眼看一看,他都不好意思对别人说自己见多识广。
这么老远去了襄阳,你得买点土特产吧?你得住旅店吧?你得在当地消费消费吧?
而且,这世界上最怕的一句话就是:来都来了。
你说你六百多里地都颠颠的跑过来了,你不上城头踹两脚你能甘心?
可你要说去踹吧,你跟左良玉又没冤没仇的,你挤了本地人的队伍人家能愿意?
所以一来二去,这襄阳甚至形成了一道风景。
本地人排队,然后卖号给外地人。
有的本地人甚至都将这‘左良玉’大军当成了保护资源。
喊出口号:饺子是我们的,凭什么让外地人来踹!不给钱不让踹!
谁能想到啊谁能想到?
左良玉一生堂堂凶名,临死了没死成也就算了,还以身作则给襄阳搞创收了你能信?
襄阳新来的城守不懂什么叫‘旅游城市’,也不懂什么叫‘网红经济’。
否则的话他都不用发愁,就左良玉一个人就能给襄阳的GDP提高好几个百分点。
当然虽然他不懂,但他的师爷倒是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