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听了这话,不觉鼻头一酸。
本是七尺男儿,此刻却要落泪。
他很早就被寄养在亲戚家,父母不在,没有人记得他的生日,更遑论给他做长寿面。来到这后,原主父母又早早没了,有些老仆倒是记得他的生日,但是他觉得一个人过也挺没意思的,倒不如去茶楼听说书的,还热闹些。
慢慢的,就连他自己也忘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还有一天会是他的生辰。
林清自诩冷情冷性,只对看得上的人交心,而今却因为林如海的几句话就要感动的落泪。
由此可见,破防就在一瞬间。
林清把头埋的低低的,一言不发的吃着面,用尽全力把自己眼中快要夺眶而出的泪水硬生生逼了回去。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只是因为一碗面哭,那也太没面子了吧!
于是,在缓了差不多后,林清抬起头,对着林如海笑的有些傻,道:“好吃!这是哪个厨子做的?该赏!”
林如海听林清这么夸奖做面的厨子,不禁有些喜不自胜,原本就笑的弯弯的眼此刻更是要眯成了一条缝,“是大哥亲自下厨做的。”
这下轮到林清震惊了。
不管是在书中,还是这一年来跟林如海的相处,林如海在他心里的形象一直都是雅正端方的君子,威严慈爱的长辈。
总之是有点类似于乌托邦式的人物,高高在上,没有缺点,且不食人间烟火。
说的有些夸张,同时也并不是说“下厨”不好。
而是,“下厨”这种行为,在林清看来是属于世俗行为,跟他心目中“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如海联系在一起会让他觉得很别扭。
林如海见林清表情甚为复杂,震惊之余又带着些许不解,于是无奈的摇摇头,道:“清儿,今天大哥便要教给你一个道理,你且仔细听着。”
“圣人曰:君子远庖厨。不是说我们男子要远离厨房,而是教导我们要'止于至善'。千百年来,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人当做不下厨的借口,可知就算是圣人的话也会被有心人当作谋私利的工具。”
“为兄的今日与你说这番话,只希望你日后入朝为官,切勿太过信奉圣人的言行,而是要随机应变。官场之上,瞬息万变,最忌讳古板和一成不变。这个道理,你可明白了?”
林清万万没想到,林如海竟能从一碗简简单单的面,讲到这么深刻的道理。
看林如海此刻语重心长的模样,显然这是他多年来为官的感悟,于是恭敬道:“我明白。”
然后林如海闻得此言,却并没有多满意,反而对着林清意味深长的笑道:“不,你不明白,至少现在还不明白。”
傍晚。
林如海把林清叫到了书房,预备在进京前给他说说现今前朝后宫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将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