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娘:“你说她刚刚那话什么意思?”
栓子娘:“什么什么意思?”
狗蛋娘:“她刚刚是不是解释给我们听的?”
栓子娘:“应该。。。。。。是吧?可是,她不是一向不屑跟我们多说一句话吗?”
狗蛋娘:“可不是嘛,刚刚跟我们聊了一路,还别说,以前没有深交,这次我觉得她这人还不错,对我胃口!”
栓子娘:“是臭味相投吧!不过我也真没想到啊,看来丈夫去世,对她打击是很大,性子也变了不少,至少没有以前那么讨厌。”
狗蛋娘:“唉,也是个可怜人。”
栓子娘:“这次看她还算顺眼,要是听到别人说他们家闲话,咱们就帮她说几好话吧。”
狗蛋娘:“恩,我看可以。”
。。。。。。。。
姜清进了县城,根据记忆,很快就找到二儿子当学徒的木匠店。
这家店的老板是县城有名的木匠之一,手艺很不错,县城里有点家底的,都爱在他这定制家具农具之类的。
当时,原主的丈夫费了一番功夫,搭进去不少人情和银钱,才让老板松口,收一个学徒。
当时原本想让大儿子来的,可是大儿子手笨,坚持了三天,就被老板嫌弃的不行,说什么也不要,后来只能换了老二过来。
老二手还挺巧,老板勉强同意留下,从那以后,就在老板家住下,做一个免费帮工小学徒。
已经有三年多了吧,当时说好了,只用提供住宿和吃食,再交点学费,三年免费帮老板店里帮忙,只求能学成手艺,三年后,老二做的东西可以拿出手了,如果能卖出去,再适当的给点工钱。
可是,三年过去了好几个月了,据老二说,做学徒一年后,他就已经开始给罗师傅赚钱了,但是给工钱的话却始终一个字都没提过。
原主身体好的时候经常来看二儿子,后来生了大病,就没再来过。
谁知道,就在一年后,二儿子突然被送进衙门,说他偷了店里的银钱,还人赃俱获,铁证如山,县令都没开堂审理,直接判其流放。
等消息传回村子时,案子都结了,十分迅速,还不等原主一家反应,人已经押往流放地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