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头躲过佯装成没看见的样子。
好歹我和儿子都换上了,他凭什么不换?
一家三口就要有一家三口的样子。
不能搞特殊化。
最后在儿子的泱泱叨叨中,他终于换上了儿子给他选的那套服装。
还别说。
刚深色布料围起来做成的帽子佩戴在他头上时,还颇有一种……
说不出来的民族感。
他在村里看起来就是特别质朴的农民糙汉形象,但因为板儿正,脸正,也就显得格外气质。
后来到贵阳,又穿休闲服居多,于是又是一副慵懒而居家的形象。
现在穿上少数民族服装,佩戴上那些挂饰,帽子。
又叫我仿佛身置少数民族地带,好像很快他们就能端着酒瓶子,吹着芦笙要欢呼了。
“我还是去换回来吧。”
“唉,爸爸你做什么呢?”
“我看你妈妈的表情好像不太满意。”
“……什,什么呀?我哪有不满了?这一身还挺……挺适合你的!看起来像是要接你少数民族的新娘子似的。
你别说,还挺有派头!”
比正常的农民老百姓要有特色,仿佛更质朴一些,可这件衣服需要的用料以及装饰图案,却又是考究的。于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有点儿……
难评。
质朴又精致。
倒有一种矛盾的冲击感。
“我觉得挺好看的,你不要乱揣测我的心思。儿子,带上你老爸,咱们出去拍照去了!
走了!”
“走了爸爸!”
“把外套带上!”
他在后面说。
于是这照片一拍就是一个多小时,等我们再回到景区大门时才发现已经是傍晚时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儿子摸着他的小肚子在一旁叨叨:“妈妈好饿,好饿啊~~
怎么没有卖东西的呀?
唉,那边好像有一个便利店!妈妈,你能不能帮我买一份关东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