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启愕然地看了看方子业,上下扫了一圈:“方教授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方子业读博的时候还担心没资格读?
“这是真事,我师弟就在这里,他知道我当时的压力有多大。”
“低血糖都晕倒了。”方子业看向揭翰。
揭翰笑得微妙,笑着说:“苏医生,从那之后,我师兄他就开挂了!~你看短剧或者吗?”
方子业一下子惊起冷汗,差点没冒出要把揭翰掐死的冲动。
“你们师兄弟真是?这个。”苏鹏启竖起了大拇指。
而后,他才打开了自己的电脑,甚至都没有用酒店里的WiFi,而是用上了自己随身携带的WiFi。
这种谨慎的程度,也是见过不少世面的。
方子业来的时候就给苏鹏启解释了胡青元和揭翰两人存在的意义,所以苏鹏启也没有赶人。
方子业看得很慢,马俊老师团队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性,逻辑性等,都没有任何问题。
结果也很美,不然也不可能会让CAA意动。
课题采用了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纳入445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基于化疗后和化疗前肿瘤范围进行放疗。
主要研究的终点为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
相当于就是优生存率了,对放疗在鼻咽癌中的治疗应用更优化了一步。
结果很好,可比起方子业投稿的课题,总是缺少了根本性框架僵局突破的冲击感,所以可能就被编辑部通知了。
可能是要马俊院士的团队再加点什么……
方子业看完,可以总结如下:比起以前鼻咽癌治疗的放疗照射标准,仅照射化疗后的肿瘤范围(较传统疗法的照射范围减少17%),并没有增加复发几率,反倒是更显著降低了毒副反应!
这一点,也相当于是更精准放疗的应用了。
方子业问道:“苏医生,现在的放疗已经优化到这种程度了么?可以随意地修订为特异性的形状?”
“嗯,昂。”
“可以缩大小,但不是我们圈定的范围这种不规则形状。”苏鹏启回道。
“可以是啊……”方子业暗示。
“比如说生物标志物辅助的精准放疗计划。”
苏鹏启闻言,看了看方子业,笑道:“方教授还看了这些论文?”
“但这东西远水接不了近渴。”
“现在再加进去也来不及了。”
方子业说:“苏医生,当然不是加进去的,是加入到论文进展中去。”
“苏医生,我们的临床课题不只是随访个三五年就结束了吧?”
“而且,我们的后续临床试验,是可以截断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