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多分钟后,她骑着车子来到了镇东的一家商铺前。
姜鹿溪望着商铺里的灯还亮着,松了口气。
这家商铺的名字叫曹记商铺。
是一家什么都卖的百货商铺。
不过他们家卖的最多的东西,还是纸和鞭炮。
纸,是给死人烧纸用的纸钱。
“大姨,大姨。”姜鹿溪停下了车子,然后喊道。
“来了来了。”商铺的门被打开,里面一个中年妇女走了出来,她看着姜鹿溪说道:“知道你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来,放学了还得从市里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回来,平时我们八点多就关门了,今天我和你姨夫一直在这等着。”
“对不起啊大姨,给你们添麻烦了。”姜鹿溪满是歉意的说道。
“说什么呢,咱们都是什么关系,我跟你母亲不仅是一个村的,还是一个老太爷的,你母亲还在世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很好,都是连着亲带着故的,还说这种话。”那中年妇女有些不满地说道。
这位中年妇女名跟姜鹿溪的母亲是一个老太爷的,所谓的老太爷,就是她们的曾祖父曾祖母都是一个人,所以是她姜鹿溪的姨娘,再加上她的年龄又比姜鹿溪的母亲要大,所以姜鹿溪叫她大姨。
但其实,辈分往上数,到了曾祖这一块,都已经不怎么亲了。
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附近几个镇子上。
要是这样往上数的话,那就都是亲戚了。
不想跟你扯上关系时,这些东西自然是没用的。
但想跟你扯上关系,这些东西就成了拉近彼此关系的桥梁。
中国,本就是个人情社会。
在乡里小镇上,更是如此。
“又跟往常一样,一捆纸,一盘炮?”那中年妇女问道。
“大姨,今年拿两捆纸吧。”姜鹿溪道。
“好,你等着。”她回屋,从商铺里拿了两捆纸和一盘炮。
“大姨,多少钱?”姜鹿溪问道。
“不要了,还要什么钱。”那中年妇女道。
姜鹿溪摇了摇头,道:“大姨,我知道你对我好,但是不能不要钱的,该多少就是多少。”
她算了算两捆纸和一盘炮的钱,再加上这么冷的天,大姨又在这等了她一两个小时,姜鹿溪又在买的纸和炮的钱上多加了两块钱。
姜鹿溪将钱放在了她门口的货物下。
然后将纸和鞭炮拎到了自行车上。
姜鹿溪骑上自行车,道:“大姨,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