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中间的两个位置,则是留给摄影师和贺舒怡的。
不一会,贺舒怡和摄影师两人在宁雅的招呼下,上车坐好。
车辆缓缓发动,贺舒怡也趁机对着徐清抱歉道:“不好意思啊徐老师,刚刚的那个场面太有意思了,得记录一下。”
“您快别这么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为了工作。”徐清笑着说道。
“那我们回到正题,您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您接下来的活动安排吗?”
“是这样的,我们公司呢,做了个日剧,上个月把播放权卖给了曰本TBS电视台,今天晚上就要正式播出了。
在播出之前,TBS电视台准备了一个首播歌会,当做播剧的预热活动,您看,我这么介绍的话可以吗?”
贺舒怡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一些信息,见徐清说完了之后,她继续问道:“徐老师,您能分享一下这次为什么要做一个日剧吗?”
听到这个问题后,徐清沉吟了一下,贺舒怡明显是带着任务来的,这段时间,估计她会有非常多的问题要问。
而自己的回答,是不好糊弄的,因为自己每一个回答,搞不好都会成为参考资料,毕竟自己是真的做出成绩了的,自己说的话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想到这里,徐清缓缓措辞道:“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有一个要求。”
“您说。”
“我接下来说的话,您这边记录就行了,不要放到纪录片里。”
“可以。”贺舒怡说道,随后对着摄影师示意了一下,摄影师立马把机器拿了下去关掉了。
随后,拿着纸笔贺舒怡看着徐清说到:“您可以开始了。”
“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现在在我们娱乐行业乃至于整个文艺领域,是人重要还是作品重要?”
贺舒怡完全没想到徐清会反问,她沉思了片刻后不太确定的说道:“作品重要?”
“其实都重要,但归根结底,是人比较重要。”徐清开口说了一个让贺舒怡有些诧异的话。
只见他继续说道:“因为人的本能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对‘人’产生各种情绪,因为情绪的存在,所以人对人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当然,更重要的是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是比记住这个人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更加简单的,大部分人的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本能的会选择更加简单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消耗。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行业,仅从传播上来讲,都是人比作品更加重要,甚至,仅从传播上来讲,作品只是用来传播这个人的工具而已。
举个例子,很多人或许已经记不住几首李白的作品了,但一定知道李白这个人。
现在有一首李白的诗摆在桌面上,您说大家会不会本能的觉得这首诗绝对是一首好诗?
再拿国外的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来举例,比方说梵高毕加索,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毕加索和梵高都画过什么的。
但是这不妨碍大家对一副没见过但确定是梵高作品的价值认知,大家本能的会觉得这些画很值钱。
人在商业社会,相当于品牌,作品是这个品牌旗下的产品,营销和传播的时候,自然是要围绕品牌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