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浊已成常态且死气沉沉的官场,随着海瑞到来,清澈起来,也快速流动起来……
其实,前后也只用了半个多月。
半个多月的时间,金陵城内外,乾坤朗朗。
朱载坖想做却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海瑞做了,且做到了。
结结实实割了一刀大富。
虽然不算狠,也就削了个头皮,却着实让大富的极小一部分财富流向了底层百姓手中。
财富没有明着流向朝廷,可也在无形中减轻了朝廷负担。
随着百姓手头宽裕,这多出来的余钱无论是用来抗风险,还是拿出去消费,都能为朝廷财政减轻压力……
这一波下来,穷苦百姓得了实惠,海瑞收获了同僚的敌视,乡绅的骂声,在诸多百姓心目中也算是毁誉参半。
因为在此次事件中,不少相对富裕些的百姓,利益也受损了。
海瑞以不足够公正的方式,完成了相对较小程度上的均贫富。
虽然有些不讲理,但要是讲理……也不可能完成这一成果。
于是乎,关于海瑞的负面信息,逐渐流传开来。
在小说业兴旺的当下,写个话本,编些故事,以此往一个人身上泼脏水,既简单,又能起到不俗的效果,而且也很难溯源。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真心想搞臭一个人并不难,若是有“上面人”特意关照,就更难找了。
不过,就当下而言,这并不足以搞垮海瑞,因为在此次事件中得到实惠的人,远多于利益受损的人。
对此,海瑞也没多么愤慨,这种事不是今日才有,早在做教谕那会儿,因遵守朝廷制度没给上官行礼,就被人冠以‘标新立异、沽名钓誉’等字眼的头衔。
在官僚的语境中,所谓的‘海笔架’,可不是什么褒义词。
淳安之事发生后,他就被人编排过,如今再被编排,海瑞也多少习惯了。
李青让朱载壡在金陵日报、苏州日报做了澄清,并以《痛恨海瑞的到底是哪些人》为标题,引人深省……
此举在极大程度上,为海瑞挽回了名望。
如此一来,也让李家成了‘叛徒’,成了士绅大富的众矢之的,不过,谁又能奈何?
莫说在应天府,纵是在京师,又有谁能奈何李家?
这才是李家权势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