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东江的亲友和同僚,周衍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列车。
对于这个即将开始的新征程,他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期待的是,能够在中央的核心部门,接触到更高层级的决策,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忐忑的是,京城的水太深,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外地干部”,能否顺利立足,能否适应那里的政治生态,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列车抵达京城西站。
前来接站的,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办公厅的一位副处长,姓刘,约莫三十多岁年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神情略显倨傲,透着一股京城部委干部特有的优越感。
简单的寒暄之后,刘副处长便带着周衍,上了一辆挂着普通牌照的黑色轿车。
一路上,刘副处长并没有过多地介绍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情况,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只是不咸不淡地和周衍聊了几句京城的天气和交通。
周衍敏锐地感觉到,这位刘副处长,似乎对自己这个新来的副局长,并没有太多的敬意,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
看来,京城部委的“下马威”,从接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周衍心中暗自警惕,但面上却依旧保持着谦和的微笑,不卑不亢地与对方交流着。
轿车驶入位于京城市中心的一处戒备森严的大院。这里,便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所在地。
与地方省委大院的恢弘气派不同,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办公楼,显得更加朴素和低调,但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庄重和权威,却更加令人敬畏。
刘副处长将周衍带到办公厅,办理了简单的入职手续,然后便领着他,前往他即将任职的党建研究局。
党建研究局的办公室,位于办公楼的三层。
局长办公室的门紧闭着。刘副处长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请进。”
推开门,只见一位年约五旬,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瘦,眼神锐利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审阅着文件。
“郭局长,新来的周衍副局长到了。”刘副处长恭敬地汇报道。
这位,便是党建研究局的一把手,郭立民局长。
郭立民闻言,缓缓抬起头,目光在周衍身上停留了片刻,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淡漠。
“哦,周衍同志来了,欢迎欢迎。”郭立民的语气不咸不淡,脸上也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并没有起身。
“郭局长好。”周衍主动伸出手,礼貌地问候。
郭立民象征性地与他握了握手,便松开了,随即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坐吧。”
周衍依言坐下。
“周衍同志,你的情况,部领导已经跟我介绍过了。”郭立民的目光再次落在手中的文件上,仿佛那文件比眼前的这位新任副局长更重要,“年轻有为,在地方上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中央对你也是寄予厚望的。”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夸奖,但语气却平淡得如同白开水,听不出丝毫的诚意。
“我们党建研究局,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核心业务局之一,承担着为中央提供党的建设领域重大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的重要职责。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压力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