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之前想要控制岭南,就是因为要和海外诸国长期做生意,广州就是岭南最大的肥肉,重中之重。
交州方向,现在是皮鹤拓和琅琊王氏、黄洞蛮掌握,交州的生意和利税,自然和他无关,能够琅琊王氏支持的黄洞蛮相安无事已是最好的结果,但现在广州莫名其妙的落在了韦氏的手里,韦氏还能通过海路补给,源源不断增兵,他如何受得了?
他脑海之中也出现过壮士断臂,直接放弃岭南交换剑南道的想法。
索性将岭南的军队全部抽走,放弃岭南,直接把剑南道给占了。
剑南道相比岭南,还要肥水更多一点,而且战线不用拉得那么长。
但现实不允许。
岭南吴氏的重要人物虽然被他用蛊控制,但好歹还是看在跟着他有可能打得下江山的份上,如果彻底抛弃岭南,将吴氏的基业全部带走,这些人肯定是要玉石俱焚的。
其次,如果抛弃岭南,那一点战略纵深都没有了。
剑南道处于陇右道和山南西道的夹击之中,最多过个半年,陇右道和山南西道绝对会养出不少军队,剑南道本身不是适合长期盘踞之地。
太子和其幕僚以及一众将领权衡再三,觉得两头作战是不可能的,所以还是决定先行集中军力拿下广州,毕竟广州不算是易守难攻之地。
剑南道方面,就由黔州方面的骑军伪装成当地蛮民骑军到处劫掠。
岭南吴氏的人也彻底看清了形势。
如果拿得下广州,他们知道太子自然会设法和他们缓和关系,但如果真的拿不下广州,那岭南吴氏绝对会成为弃子。
当确定太子会全力支持攻击广州的战略意图之后,岭南吴氏没有丝毫犹豫,将所有的力量都砸了出去。
吴氏的水军西江东进,只是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接连夺取了肇庆、三水。
与此同时,他们在韶州也布置了重兵,切断了岭南北上通道。
至此,韦氏控制的广州只剩下了海上通道可以补给,和潮州、端州完全失去了联系。
岭南吴氏知道自己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精锐的私军也不再保留,在盛夏时分,他们的三千精锐军队竟硬生生的从罗浮山潜行,穿越了到处都是毒虫毒蛇的山林地带,成功焚毁了广州方面的重要粮仓,南海县官仓。
与此同时,岭南吴氏集结了两万大军,沿着珠江南下,佯攻佛山,目的是想引盘踞在广州城的唐军出城。
岭南吴氏爆发出来的潜力令太子和霍问鼎、洪轻侯都刮目相看。
洪轻侯已经在率着一万援军在赶去和岭南吴氏的大军会合的路上,看到接连传来的战果,他甚至都觉得已经没自己什么事情了。
他觉得换了自己指挥,也不可能比岭南吴氏这些人做得更好,可能到现在还根本烧不了广州的那个重要粮仓呢。
尤其当接到最新军情,韦应程亲率大军主力出城援救佛山时,他就觉得这之前操练水师的将领果然不太懂这种脚踏实地的战争。
两万由吴氏将领统帅的大军,时分散于官窑、黄岐、里水三处,避免集中暴露,让韦应程产生吴氏主军还未到的错觉,而按照原定计划,洪轻侯的大军是要在西南涌上游的芦苞镇驻扎,和吴氏军队形成犄角之势。
韦应程觉得不需要自己的军队了,是觉得就那两万大军由那三处夹击韦应程的大军,韦应程的大军必败无疑。
然而他的军队才刚刚到达肇庆,距离预定驻地还有一百八十里,他就接到紧急军情,岭南吴氏已经大败。
吴氏两万大军,夹击韦应程的一万大军,结果惨败,溃不成军。
看到这样的军情,洪轻侯只觉得自己的头皮都要炸开了。
他实在没办法想象,到底什么情况,吴氏两万大军引蛇出洞,好整以暇的伏击韦应程的一万大军,结果反而溃不成军。
后继的军情很快给了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