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摸不差的话应该是外放刺史。
至于去何地,还得三省商议。
长安官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有一次不小的变动。
因此,长孙冲这时候不适合去外地,长安有更好的。
而且这个差事不是一年两年的活。
干得再好,也无多大功绩。
轻轻吸了一口气,长孙无忌道:“殿下我这里倒是有个更合适的人选。”
“谁!”
“御史吴泾,武德年间的进士,这些年一直在巡视乡间,对民生很熟悉,连续多年“上上”之选,是一位干吏!”
“多大?”
长孙无忌一愣,随后道:“大概四十有三吧!”
李承乾笑了笑,看着长孙无忌道:
“年纪都记得这般清楚,看来是舅舅熟悉的人,小曹,名字记下,明日唤来我看看!”
“喏!”
长孙无忌看着笑盈盈的李承乾,心里的惊骇无以言说。
见鬼了,太子不好糊弄,自己说年龄不是不打自招么?
“崇义?”
李崇义走了进来,笑道:“臣在!”
“刚才的话你也听到了,说说你的意见吧,你也推荐一个人吧!”
李崇义看了看低头喝茶的长孙无忌,笑了笑道:
“既然殿下让臣说,那臣就举荐骆宾王,书院公认的才子,二十啷当岁,年轻有为!”
记录对奏的骆宾王抬起头,随后又低下了头。
说实话,他骆宾王倒是想去。
但他知道自己一定去不了。
因为,没有经验。
“王詹事,你也说说吧。
举贤不避亲,你王家是大族,弟子无数,推一个出来,让孤也有点人可用不是?!”
王鹤年笑了笑,直言道:
“殿下问臣,臣就为难了,不过真要选择干吏,臣建议不妨去问一下无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