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在焦德的印象里,父亲曾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电灯泡坏了,抽水马桶堵塞了,父亲鼓捣两下就修好了;
想要买个新玩具,母亲不同意,父亲明知要挨骂,还是会偷偷买给自己;
学校布置手工课,父亲能轻而易举地将东西做好。
只是如今的父亲没那么强大,被疾病折磨,宛若风中残烛。
但他的每句话依然有力量,可以让焦德变得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赵原将手术安排在第二天的下午。
进手术室之前,赵原给焦父做了个检查,
焦父道,
赵原想了想,
焦父苦笑,
赵原停顿数秒,
焦父眼中露出释然之色,
赵原打断焦父继续往下说。
焦父用力点头,用开玩笑的口吻鼓励自己。
赵原见焦父变得乐观,暗忖自己的思想工作做到位了。
病人的求生欲,与这个世界的羁绊……一直是赵原特别关注的东西。
手术开始。
秦怡站在旁边,不停地盯着赵原看。
赵原发现秦怡在给自己释放信号,半晌才弄明白,快车女王想要争取机会。
秦怡听赵原这么一说,跟泄气的皮球一般,顿时无精打采起来。
尽管看赵原做手术,也能收获不少。
但看和做是两码事。
尤其是技术活,做多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义。
赵原不给秦怡机会。
秦怡也能理解。
第一,病人的病情复杂。
第二,病人是个关系户。
最主要的是,手术难度太大。
让秦怡来做的话,只能用传统开颅。
但赵原打算用新的入路方式。
秦怡在文献中看过这种入路方式。
这个入路是一个岛国教授提出来的。
不过,很快她意识到,赵原的入路选择并没有那么简单。
前面的路径与论文里提及的方法相似,但却在小脑幕拐了一个弯。
秦怡内心充满了震撼。
与传统的入路相比,更加方便,损伤小,适合完成大部分岩斜区的脑膜瘤。
秦怡感慨万千。
对很多医生来说,术式的创新难如登天。
但赵原创造新术式,感觉跟嗑瓜子一样简单。
大部分医生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还忙着打杂,跑龙套。
等到了三十五六岁,能做手术了,忙着飞刀赚钱。
四十五岁左右,有钱有地位,基本功扎实,才开始追求创新。
然而,这个时候,大部分医生的知识体系都稳定了,想要打破常规,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