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依靠自己的分离基本功,不要着急,慢慢来,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有耐心,千万不能损伤脑干组织。”杨平完成阅片,大概也了解了患者的基本病情。
神经外科的病例,不是脑干这类手术,一般的神经外科手术不会收进研究所。
这个病例是美国人,年龄不大,7岁,女性,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介绍来的病例。
杨平站在黄线的外面,走到患者的头侧望了一眼,再瞅瞅旁边的纱布,确实比宋子墨平时的脑干手术出血稍微多一点,颅内手术理论上要干干净净,尽量减少出血。
这种手术倒不是说出血稍微多一点就不行,出血多说明分离比较困难,分离困难就容易损伤脑干组织,如果遇上毛躁的急性子医生,一旦失去耐心,不能沉住气,麻烦就来了,很容易引起严重后果,轻则致残,重则致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医生的心理素质其实也很重要,尤其遇上不可预见的麻烦的手术。
宋子墨现在用的是激光刀,这种高科技手术刀比起金属刀片手术有诸多优点,所以医生最喜欢将它用在这些精确要求很高的手术。
巡回护士搬一张凳子给杨平,让杨平坐在旁边:“你们继续,不用管我,需要帮忙就说一声,不需要帮忙你们就按自己的节奏去做,不可能每台手术都一帆风顺。”
张林和小五这时也进来手术间,他手里拿着一张名单:“教授,你看看,这是今年我们新招博士面试名单,你看看。”
杨平接过来看了一眼,研究所在架构和制度上已经成形,医生培养方式也已成熟,所以现在开始有步骤的招人,但是招人的门槛极高,基本上都是高考成绩极其优秀的,杨平只认高考,其它什么途径都不认。
“这个是他们当年帝都的高考理科状元,帝都医大八年制毕业,听说他的实习带教老师说,人确实聪明,但是脾气孤傲,很难管理,实习的时候和老师还发生过冲撞。”张林介绍这些名单上的博士基本情况。
杨平点点头:“有点脾气是正常的。”
后面几个也是高考成绩特优秀,没有一个是普通角色,杨平非常满意。
“下周一他们来面试,到时教授您也要参加。”张林收起这些资料,他也想留在手术室观摩手术,于是转移到示教室,因为无菌的制度的原因,手术里不能太多人停留。
墙壁上也有一块高清屏幕,杨平坐在屏幕前面观看,宋子墨分离的基本功现在非常成熟,比起其它医生来说,绝对是顶尖,但是在杨平眼里,还有提高。
张宗顺教授有一句话说得好:手术这东西,不管怎么要求熟练都不为过,毕竟刀子切在人的身上。
宋子墨在做手术的时候,如果不是有错误,杨平是不会乱发言的,这样会干扰他的手术,即使要发表意见,也是手术之后。
这台手术的麻醉医生是魏医生,梁胖子在隔壁负责一台心脏冠脉搭桥的手术。
麻醉医生魏医生没什么话说,一天不管麻醉多少台,他都是笑眯眯的,脸上始终保持微笑,但是就是不说话,别人聊天,他在旁边听着,也不发言,只是笑。
但是他干活非常卖力,从不挑三拣四,一直任劳任怨,就像一头健壮的黄牛。
“心跳怎么这么慢?”
魏医生盯着心电图上的心率,才40次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