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经盲肠切除阑尾,还要处理大范围的脓肿和肠管粘连,居然手术做得比自己开放手术还快,还要轻松。
这种打击,让方主任完全忘记“赶羊”的耻辱。
普外科的医生们就像看完一场大片,意犹未尽,各自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同伴,希望能够得到答案。
因为他们看到的与最初想像的不一样,与他们的知识与经验有冲突。
这种手术应该是慢慢地,小心翼翼地,而杨平的手术明显非常快。
最不能理解的是,杨平是如何做到突破视野和操作盲区的,他用的同样是医院的内镜系统,怎么就没有盲区,不可能。
以外科医生的专业角度很容易想到这种客观的盲区,但是今天的手术明明不存在。
难道从哪里搞来三百六十度可以旋转的镜头?好像没听说有这种镜头,就算有镜头,器械也不能三百六十度旋转吧。
大家看向方主任,希望主任可以讲解几句,方主任他知道大家想问什么,老脸微微一热:“我也不知道,有空问问杨教授吧。”
“唐菲,你来退出镜头和器械吧。”
杨平将器械退到升结肠,停止操作,将剩下的工作交给唐菲和规培生,自己脱下手术衣,回到示教室。
“杨教授,你的镜头怎么可以看到整个腹腔,器械也可以处理整个腹腔的目标?”看到杨平来到示教室,方主任不禁抓住机会问。
杨平笑着说:“方主任,肠管是软的,盲肠自然也是软的-——”
“教授-——”
杨平的话说到一半,站在示教室门口的宋子墨好像有事找杨平。
“有空再聊。”杨平起身离开。
什么意思?
肠管是软的,盲肠自然也是软的?
难道肠管有硬的时候,或者有人肠管是硬的?
我不知道盲肠是软的?不知道肠管是软的?
是个医生都知道,肠管肯定是软的,盲肠也是肠管,肯定也是软的,有问题吗?
方主任抓抓头,看手术脑壳痛。
“主任,刚刚杨教授说什么?”有个普外科医生问。
方主任气恼地说:“肠管是软的,盲肠自然也是软的。”
问话的医生一头雾水,方主任这话什么意思。
方主任的电话震动,附二的老同学想来看看手术,也想学习学习,毕竟是新技术,而且用新技术做这么复杂的阑尾,想想都激动。
“路上堵得很,一半还没走到,你们停车场停车方便吗?”附二的医生焦急的声音。
方主任叹气说:“不要来了,掉头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