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原因是背刺(。)
先前八家联合逼宫绿果,闹得那么大,没有一个人约束粉群。
【165楼】
那几个可能觉得没有义务,也不好开口,但看着就……嗯……
【172楼】
。。。+1
【181楼】
本来打算买专辑,就当份子钱了,结果印象一下就坏了
·
《朔》这张专辑,绿果准备延续内娱的“良好传统”催销量——
一是签售名额,线上签售就从买数字专辑的人里抽,线下签售就从买实体专的人里抽。
二,亲签。在实体专辑里的小卡、海报,歌词卡上签名。
三就是叠卖,实体专分普通版和精装版,前者88,后者128。
这个价格本身在内娱歌手里不算高,但有巧思:只有买了普通版,再买精装版,才能指定专辑里是谁的小卡,不然就是开盲盒。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曲折……
因为这几年是个流量就要发歌,粉丝也一窝蜂地买。
一张6元的数字专,人均买百张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团的“公会pk”,买专后加入哪一个成员的公会,张数排行榜就会显示在详情页里,以此来刺激粉丝进行复数购买。
风气不好,被上头点名了。
于是平台规定数专限购,一个号只能买十张。
可资本要赚钱,又想起了没落的实体专,为了避免也被点名,实体的张数都不显示了。
只有平台自动颁发的销量认证才知道卖了多少——
比如销售额五百万是钻石唱片,一千五百万是殿堂金钻唱片,三千万是史诗唱片等等。
这次Nebula-IX的数专和实体专双管齐下,团里的下位圈松了口气,又有点忐忑。
一方面,不用亲眼看见自己被吊打;另一方面又担心粉丝买的太少,签售都见不到人。
况且他们表面上看不见数据,绿果肯定有数。
指定专辑的销量就是检验人气的最直观数据。
不是皇族,销量又不给力,待遇只能是镶边,镶边又吸不了粉,这就造成一个恶循环。
最坏的结果,就是镶两年。
有人提前和公司打了招呼,买点充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