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释这段剧情,还要从小羽遇到段玉函、段桂生父子说起。
这本书即便不是《西游记》同人,也采用了西游记的设定。
蟠桃的功效,这一话题肯定越不过。
段玉函父子是早早埋下的伏笔,西蜀都城隍吃人的剧情,本该属于段桂生。
数千年后,段桂生偷偷吃人,段玉函先大义灭亲,然后又过去几千年,段玉函自己也开始吃,最后小羽杀了他,段家父子轮回了很多世,一直在畜生道偿还罪业,小羽很内疚很自责。
总之,小羽与段玉函父子的故事,有一个比较惨的结局。
我本来是打算通过这个故事,具体描述长生对一个“活人”的异化,进而说明蟠桃对神仙有多重要。
然后这本书发布后,遭遇了不少挫折。
我不敢写得这么惨,把段氏父子的戏份拆给西蜀城隍与王恶。
我倒是没冤枉王恶。
王恶本来就是吃人时被萨天师(萨守坚)降服,这是“中华神话史实”。
只不过,原本大纲中,没有小羽去降服他的剧情。
原本是小羽杀王恶,被萨守坚阻拦。
说完过去的主线,现在我再解释此时新的主线剧情。
小羽是现代人,她的某些三观,与现代读者一样,见到要吃人的邪神,杀意甚坚。
但是就如我前面所说,小羽是个故事人物,她思想与手段,都会随着见识与能力提升而改变,变得更符合盘古世界的规则。
如果读者朋友还记的,西蜀都城隍之所以吃人,也是心灵在时光中腐朽、癌变。
西蜀都城隍原本很有责任心,正直勤政,连万年地仙都敬佩不已。
最初西蜀都城隍人品德行,都堪比圣贤,他最后却堕落到吃人。
当时小羽只是不理解,却干脆利落地砍死了他。
直接砍杀,符合当时小羽的见识与能力。
如果我再写一个邪神吃人的案例,再让小羽一剑砍死,然后不停循环,是不是重复无用的剧情?
毕竟,一个剧情,总要服务一个目的。
西蜀都城隍的剧情,服务“让小羽初次接触时间之毒”这一目的。
下次类似的剧情,理论上是不是该深入了?
所以,在大纲上,王恶剧情服务的目的,是“帮小羽找出时间之毒的解药”。
第一个剧情是发现,第二个是解决。
这不是为王恶开后门,或者热干面三观扭曲了,主角小羽人设崩了(这倒是事实,再次向大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