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也懒得回华侨公寓。
回到楼上,原本朱琳的房间早就被收拾出来了,夫妻俩一番洗漱之后,又躺在了朱琳的闺房里。
“长河,你说大姐这要是出去,我这边给她些外汇券怎么样?”
家里还有几十万的外汇券,朱琳觉得花不完,根本花不完啊。
“到时候你看着给兑换点美元给她就行了,不用太多。”
“等她出去了,我那边会按月给她发放生活费的。”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按月发?”
听到李长河的话,朱琳有些惊讶。
李长河则是笑着说道:“我想好了,接下来,我会在米国那边创办一个华人教育基金,到时候会面对所有的华人优秀青少年,这里面自然也包括港澳和咱们这边。”
“到时候,让大姐的名字出现在基金资助的名单里,以基金的名义,按时给她们发放补助金就是了。”
“然后我到时候再给陈爱国安排个工作,他们的生活差不了的。”
教育基金这个,李长河其实考虑了很久了,但是一直以来没有实施,因为他主要的意图,还是资助国内对外的教育交流。
但是之前一直是以公派留学生为主,李长河是不容易,也不方便插手的。
不过现在既然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了放开了自费留学的口子,李长河觉得自己自然也可以行动了。
一方面,可以用手中的资金帮助更多的优秀学子出去学习,毕竟国内如今选派公立留学生,其实有时候也有失偏颇。
因为这时候公派留学生,有很多学业之外的隐藏条件,就像易刚能大三就被选出去留学,但是跟他相比差不了多少的海文就去不了。
可这并不代表着海文就没有易刚优秀,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正直挂帅的年代,其实有很多沧海遗珠,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遗留在了这边。
李长河现在想做的,就是挖掘这些名珠。
其次,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彻底打开他筹备的那家华人公司在东亚的知名度。
米国那边,律所和移民公司都已经创办好了,而接下来就是开拓市场。
以教育基金为前锋,在包括大陆,港澳和东南亚甚至岛台那边的华人世界打开知名度,其实是一步很好的棋。
毕竟华人向来重视教育,而能在教育上下重金的华人互助会,其实更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
而第一批受到资助的人,以后又会是李长河手中最响亮的招牌,让他一步步做成华人和欧美之间最大的中介集团。
不过这件事,还得先跟上面通气才行。
“做教育基金?这个基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