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课题**:他人的情绪、看法、选择和行为。**除非对方真诚求助,否则不干涉、不背负。**
***自己的课题**:我的情绪、我的选择、我的价值观、我如何回应外界。**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3。**辨别“隐形规则”**
*留意那些别人试图强加给你,但你并不认同的“应该”。
*例如:“都是当妈的,你应该为孩子牺牲一切。”“你赚得多,就应该多请客。”“你这么大年纪了,应该结婚了。”
***觉察到它们的存在,是拒绝它们的第一步。**
###三、创建与拿回:扞卫你心灵花园的实践
觉察和辨别之后,最关键的是行动。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1。**微小而坚定的“宣告”**
***练习说“不”**:从一件小事开始拒绝。“谢谢邀请,但我今晚需要休息。”
***表达偏好**:清晰说出“我想要我更喜欢…”,哪怕只是选择餐厅或电影。
***使用“我”句式**:“我感觉…”,“我认为…”,“我决定…”。这能将焦点从指责他人拉回表达自我。
2。**建立“心灵静修时间”**
*每天留出5-15分钟,**独处、断开连接**,问问自己:“我现在感觉怎么样?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通过冥想、日记、散步等方式,与内心的声音重新连接。这是为你心里的“鲜花”浇水施肥。
3。**有意识地选择你的“社交生态系统”**
*主动靠近那些尊重你边界、为你赋能的“能量充电宝”。
*有意识地减少与“能量吸血鬼”的深度纠缠,或学会设置更坚固的边界(例如:限定见面时间、不接情感垃圾电话)。
4。**完成“自我确认”的闭环**
*当你做出一个符合自己心意的决定后,**自己为自己点赞**。
*例如:拒绝了一个邀约后,享受独处的时光,并告诉自己:“我照顾了自己的需求,我真棒!”**无需向外寻求认可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
**最终,心理自主权不是坚硬的城墙,而是一个有门的花园。你有权决定谁可以进来,什么可以种下,以及何时需要安静地独处滋养**。您能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觉察。从今天起,从一个微小的“我选择”开始,为您自己的心灵花园负责,这将是您能带给孩子的、关于力量的最深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