佀钟接替周经,是之前就商量好的。
而屠勋则是被临时推出来的,还是因为左都御史闵珪在跟张周的争斗中被降罪,勒令致仕。
左都御史没法接替白昂,那就以本部左侍郎来接替,听起来也是合理的。
“嗯。”朱祐樘听完两个人选之后,只是淡漠点头,随即道,“资历尚且不足。”
刘健问道:“陛下说的是哪位?”
“两位都是。”朱祐樘言之凿凿,“屠勋接替左侍郎尚不到一年,佀钟就算有治理大同军饷的经验,也始终未有大作为,晋升户部尚书之后所面临诸多的财政之事,朕并不看好。”
这下让刘健等内阁三人很是被动。
他们这算是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挑选出“合适”的人,本来是作为接替人选的,放到廷推上,也会是“众望所归”,结果内廷会议直接就被皇帝给否认了。
如果再想找出比他们还合适的人……刘健感觉到不太现实。
除非皇帝打算破格往上提拔,那就牵扯到党派的问题,有破格提拔资格的人,要么跟张周过从甚密,要么……至少也是个中立派。
朱祐樘突然岔开话题道:“吏部左侍郎的人选,也一直没定下来,此事你们有何看法?”
这次由李东阳道:“应由右侍郎韩文升任。”
“不好。”朱祐樘道,“朕想调翰林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的程敏政回京,为吏部左侍郎,诸位可有何异议?”
直接定人选了。
程敏政……回朝当吏部左侍郎……虽然之前程敏政一直都在翰林院、詹事府和礼部的体系内混,可要晋升个左侍郎也并不过分,到底程敏政论资历和学识,还有在朝中的威望,都是够的……
就是他的政治倾向成分不够纯正,以至于没人把他当回事。
朱祐樘见在场几人一时不答,再问道:“难道他资历不够吗?”
李东阳先打量过刘健,见刘健没表示,这才道:“程学士资历是够的。”
话虽如此。
但因为吏部左侍郎作为六部侍郎中,地位最显的,也被作为六部尚书的储备职位,之前传统文臣是想把此职位交给没有晋升礼部尚书的傅瀚。
现在突然杀出个程敏政……
论资历,程敏政不输给傅瀚,但书让程敏政没有人家那么根正苗红呢?
如果傅瀚不能迁为吏部左侍郎的话,那就尴尬了,六部尚书暂时没空位给他,难道让他当刑部、户部、工部尚书?还是让他当左都御史?
如此一来,以傅瀚六十六岁的年纪,怕在朝中熬不了几年。
若想当尚书,只能往南京发展了。
“那就好。”朱祐樘道,“程敏政为礼部右侍郎时间已久,晋升左侍郎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左都御史,朕之前也思量过,认为廷议上所推荐的南京刑部尚书戴珊为合适。”
戴珊为南京刑部尚书,这几年也活动过人脉,因为他在谳狱体系半辈子,如今白昂和闵珪二人都退了,戴珊就算是直接迁京城来当北刑部尚书也不是不可,让他当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算是皇帝“投桃报李”。
你们同意让程敏政回朝当吏部左侍郎,那朕就同意让戴珊当左都御史,对等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