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对方家中长辈朝中为官,若是子弟北上去往齐国,朝廷脸面终不好看。
<divclass="contentadv">可若是说留淮学堂组织的团体行动,日后被人问起,也总有个说辞。
于是到了出发这日,北上学生的规模已超过三百人,就这还是将许多报名学生的申请延后到了第二批。
不然,整个留淮学堂得全体出动。
八月初一,三百余人分乘三艘河船启程北上。
临安城内如此大的动静,朝廷自然清楚,却无一人阻拦。
毕竟,去年的《临安和议》中,已有明确条款规定,不得阻碍两国百姓、士子互访交流。
如今晋王刚在北地取得大胜,何必再为此事违反和议内容,若让齐国再找到发兵理由,今日谁阻拦、来日谁就得背锅。
万俟卨之死便是前车之鉴。
既然是游历,便不可能一直坐船,众人自江宁过江后,经滁州、庐州入安丰。
如今,淮南之地尽在安丰朝太上皇治下,八月上中旬的田野,尽是随风起伏的晚稻和一人高的玉蜀黍。
众人从未见过玉米这种作物,途经庐州某镇时,在一家道旁小店尝试了煮玉米,粘糯口感和微甜味道,不由让众人啧啧称奇。
问起那店家,这吃物叫甚,那店家却道:“此物唤作玉蜀黍,但咱们乡野人家,不习惯这拗口名字,私下都叫它‘王爷棒’”
听这名字稀奇,活跃的关惠民不由追问道:“大叔,为何唤作王爷棒?难不成和晋王有关?”
见这帮士子有兴趣,那店家打了打身上微尘,坐了下来,“自然有关!这王爷棒不需水田,往年种不了稻子的地方正好用来种它。且此物产量极高,一亩地可产五百斤上下。”
“五百斤很高么?”
跟随士子一同北上的钟炎问了一句,他倒不是在质疑,而是真不晓得。
可这话却引得那店家不悦了但骨子里敬畏读书人的习惯,让他憋着没回怼,却就此不再吭声。
懂得农事的关惠民忙道:“五百斤当然很高了!要知晓咱们江南好水田,一亩稻子最多也不过二百六七十斤。麦子得粮更少,好年景亩产百三四十斤,年景差时,七八十斤也是常有的。大叔,小生没说错吧?”
最后,还给了那店家一个台阶。
果然,这般谦虚请教的姿态让店家脸色好看了许多,终于再次开口道:“嗯,你这小哥倒是懂的不少但你们那边的麦子产百多斤,王爷去年在我们这边推广的新麦种,今年已能收四百斤以上!”
店家颇为自得,学生中出身农家的人也纷纷露出了惊愕表情。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高产作物,历来是一件能富可敌国、也能凭此要挟万民的神器!
关惠民马上想到。晋王只需掌握了这等新种,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为何却要大肆推广?若天下百姓都吃饱了,这件神器就没用了啊。
站在政治立场上,这无疑于暴殄天物。
关惠民也将此疑惑问了出来,可那店家毕竟没甚见识,啰啰嗦嗦说不清楚,只一再强调,王爷为了让大伙都不饿肚子,去年推广新种时可没少费事。
农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一旦来年收成不好或者绝收,动辄便是家破人亡,是以对待新种子极为谨慎、抗拒。
为此,晋王不得不先将一年收成折合成钱粮下发,才换得他们一试。
结果,麦子、玉蜀黍等作物远超往年的丰收,一度吓得了大伙,也在当初非常抗拒的那些人十分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