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丝路大亨TXT奇书网 > 第一百九十九章招标上(第28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招标上(第28页)

正如周可成说的那样,第二天中午,当最后一筐橙子被送上长须鲸号的甲板,舰队就升帆拔锚启航了。猛烈地西南风将三条三层夹板大船、十二条斯库纳双桅纵帆船、二十五条sloo单桅纵帆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推出了筼筜湾,然后穿过鼓浪屿与中左所之间的狭长海峡,驶出漳州湾,沿着大陆海岸线,向东山岛驶去。

作为一个新人,吴伯仁适应海洋的速度应该说非常快了,他只在**躺了两天就已经能够咽下糟糕的食物,在第三天的拂晓有力气从**爬起来去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柔和的西南风吹拂着他的脸颊,让他感觉到阵阵凉意,在他的右手方向,一片灰色的岩崖几乎垂直的插入海中,而在他的正前方,一个岛屿正从淡蓝色的晨雾中缓慢升起。一群海鸟排成松散的行列,缓慢的掠过头顶,这些长翼的精灵轻松地,不慌不忙的在桅杆上空翱翔,有时很长一段时间才拍打一下翅膀,它们就好像一群纸鹞,跟随着舰队前进。

“吴公子,今日起的好早!”

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吴伯仁转过头来,看到周可成从艉楼里走出来,正一边用力摆动着自己的胳膊,一边笑吟吟的看着自己。他有些尴尬的拱手为礼:“周大掌柜,你也起的好早!”

“习惯了!”周可成走到船舷便,扭了扭脖子笑道:“在岸上到也还罢了,只要是在船上不管多晚睡,我早上都是这个时候就起来了!”

“这是为何?”吴伯仁好奇的问道。

“马上就是起床号的时候了!”周可成笑了笑:“然后船员们就开始吃早饭,操练的操练,执勤的执勤,我必须在一边看着!”看到吴伯仁一脸的诧异,周可成笑着解释道:“吴老爷,这船上比不得岸上,少的有十多人、多的有好几百人,都是年轻力壮的汉子,在海上无聊的很,少有不慎便会生出乱子来。所以做船长的第一要务把船上人的精力消耗干净,所以在我的船上,所有的人从船长到水手眼睛一睁开直到眼睛闭上,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可是好逸恶劳乃是人的天性,为了确保船上人都服从命令,所以我只有以身作则,只要身体没病,就得在起床号响起来之前站在艉楼上,让每个水手看到我的身影!”

说话间一阵响亮的号角声响起,整条船顿时沸腾了起来,就好像一个受惊的蜂巢,人们从狭窄的舱室里走了出来,在甲板上洗漱清点人数,分发早饭,各岗位开始交接勤务,然后甲板上便开始操练起来。吴伯仁在艉楼上看了一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远处的甲板上有二十多名士兵在一个军官的教导下大声唱着一首歌谣,他侧耳细听,只能依稀听到“捣实”、“夹紧”的字眼,却不解其中的含义。他好奇的指着那些士兵向周可成询问:“莫非那些唱歌的士兵也是在操练?”

“不错!”周可成笑道:“那是在操练!”

“操练,唱歌也是操练?”

“吴公子稍待!”周可成转身回到屋中,出来时手中已经多了一支鸟铳,他将那鸟铳从夹火绳、装药、瞄准、击发射击、清洗枪膛一一向吴伯仁演示了一番,然后说:“这便是鸟铳,乃是弗朗基人常用的火器,大明军中所用的火器甚多,有三眼铳、碗口铳、火箭等等有不下百种,但士卒可以单人使用的火器中却无一比得上这鸟铳。你看,这鸟铳击发时手不用弃把点火,则铳不摇动,故十发有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管长而力猛,便是重甲亦可穿透,实乃一等一的利器,不过在我大明军中却罕有人用。”

吴伯仁从周可成手中接过鸟铳,在其指导试射了几次,觉得果然如周可成所说的一般,不由得好奇的问道:“莫非是未曾见过?莫非是从泰西传来,我大明未曾见识过?”

“怎么会!”周可成摇了摇头:“这弗朗基人来我大明通商少说也有二三十年了,在南洋北大年、马刺甲等海港与我大明海商相遇的时间就更早了。像汪直、许家兄弟等海商就向弗朗基人买了不少这鸟铳以为防身之用,像两浙不少缙绅家里也有收藏,或作为防备盗匪,或者射猎游戏,怎么会未曾见识过?”

“那就是打制颇为困难,不利于军中推广?”

“吴公子说笑了!”周可成笑道:“大概十多年前汪直将这鸟铳传入倭国,不过十年时间在倭人的九州、近畿一带的倭国大名攻战时便多有使用,两年前官军攻打双屿岛,岛上的倭人铳手便射杀多人。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物产丰茂,工匠手艺更是远胜倭人,岂有倭人能打制出来,我们大明打造不出来的道理?也不瞒吴公子,你手上这支鸟铳便是在中左所上的工匠打制出来的!”

第两百三十三章嘴炮

“当真?”吴伯仁大吃了一惊,仔细查看了下手中的鸟铳,只见那铳身上并无什么磨损的痕迹,在枪托上还有一个南十字星的标识,他在中左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知道这兰芳社出产的商品、船只、士兵的头盔、社员的号牌上多有这个标识。想必这周可成说的是实话,毕竟他事先也不知道会和自己说到这里,自然不可能事先预备一支鸟铳来骗自己。

“既然这鸟铳是这等利器,我大明官军在双屿还吃了苦头,为何不师夷长技以制夷呢?”

“师夷长技以制夷?”周可成听到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不由得一愣,重新上下打量了眼前这位儒生,暗想莫非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那位三百多年后写下《海图国志》的魏源,而是眼前这位?

“怎么了,在下方才那句话说的有什么不对吗?”吴伯仁被周可成这般打量,心里也不禁有点发毛,暗想自己方才莫不是说错什么了话了。

“呵呵!”周可成干笑了两声:“这话说的倒是不错,可在下总觉得不应该是出自吴公子的嘴里。”

“话说的不错,却不该出自我的嘴里?”吴伯仁一愣,旋即笑了起来:“周大掌柜这话说的倒是有趣的很,话就是话,还分从谁嘴里出来的不成?想必你是把我当成那种读四书五经读傻了的腐儒吧?”

被对方说中了心事,周可成也不禁有几分尴尬,他嘿嘿干笑了两声,自我解嘲道:“在下见识浅薄,方才那几句胡言乱语,得罪之处还请吴公子见谅!”

“诶!”吴伯仁摆了摆手:“这也难怪周兄了,天下如此之大,岂是读了几本书就能啥都知道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即便考上了举人进士,也未必你就样样都强过别人了,西夷有一二长处,我们照着学过来便是了,说不定还能后来居上,岂不是更好?”

听了对方这番话,周可成也不由有些意外,这吴伯仁别的并不说,只凭这开放的心态就胜过无数旁人。须知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偏见和不开放的心态,因为无知可以通过学习改变,但后者无法通过学习改变。很多穿越都把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当做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书中主角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对其加以改革,但绝大多数作者与读者都没有意识到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儒法国家和科举制度是正确的,也是最适宜的,而且已经被近两千年历史证明其优越性,当时的中国人不会因为数百年后可能落后而改革已经历史证明其优越性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即便是数百年后的清末,西方列强也不是用言语,而是用坚船利炮一次次打脸迫使中国人放弃其制度与文化的。所以周可成穿越以后从来没想过能够凭借“领先时代数百年的见识和眼光”耍耍嘴皮子就能赢得历史上的名人纳头就拜,收得一票忠心小弟,儒家思想那一套已经在东亚大地上运行了数千年,战胜了道家、墨家、佛教等若干竞争对手,用事实证明了是东亚农业社会的最优解。要想证明比对方优越的唯一办法就是更强的暴力、更文明的生活方式,老老实实搞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先放在一边,用大炮压倒嘴炮。

“若是按吴公子这般说,科举考的那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处呢?”

“照我看来有两桩!”吴伯仁将放下鸟铳,笑道:“第一、确定将来出仕的不是个连公文都看不懂的蠢货,能够考下一个举人的,至少人也蠢不到哪里去了;第二、从秀才到举人,最后考上进士,多则二三十年,少的也要七八年,这么多年熬下来,也不是个目无纲纪的狂徒。这两桩都满足了,再有几分良心,差不多也就是个好官了!”

“吴公子说的有理!”周可成微微点头,这位吴公子虽然少年得志,却没有冲昏了头,对很多事情看的清楚的很。他方才话里的意思很明白,这科举也就是个朝廷的筛选器,确保官位不会落在蠢货或者反社会分子手里,没考上之前自然要一心准备,既然都考上了就没有必要再把精力耗费在这些上面了,像这样的明白人打起交道来就简单多了。

“周大掌柜!”吴伯仁笑道:“我方才问你手下唱的那些是什么,怎么被你把话题先是扯到鸟铳,又扯到科举,这也扯得太远了吧?”

“对,对!”周可成这才反应过来,赶忙笑道:“其实也不远,我方才不是说到为何大明官军不用鸟铳,而喜用三眼铳、碗口铳什么的,其实原因很简单,鸟铳是聪明人使用的武器!”

“聪明人使用的武器?”吴伯仁闻言一愣,旋即笑了起来:“大掌柜这话说的有些促狭了,你这岂不是说我大明官军都是些笨人?当然这话说的也不算错,可难道那些倭人就都是聪明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