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三国之乱世枭雄 > 第1765章 不弱岳韩和水浒第一(第4页)

第1765章 不弱岳韩和水浒第一(第4页)

当时陕州官吏逃逸,唯有李彦仙以石壕尉(今陕州硖石乡)的身份坚守三觜山(约今硖石以南崤山之中),父老乡亲争相投靠,他对前来依附的人说:“我不是本县人,不像你们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如今我尚且努力守护国土,如果你们不尽力,那么金人就会杀死你们。”

于是众人纷纷从军。

他将老幼迁至土花寨,选拔精锐驻守三觜山、石柱山、大通山等地营寨,彦仙对众人说:“金人其实很好对付,如今我们有地利,足以自守”。

不久,金兵主力进攻三觜山。李彦仙巧施计谋,先派部分精兵埋伏,后同金兵正面厮杀,双方拼斗正酣时,伏兵突从金兵背后掩杀过来,金兵猝不及防,大乱溃逃。

消息传出,开封、洛阳一带群众争相投靠,队伍迅速扩大,李彦仙接着兵分四路,还没到一个月就接连攻下金人五十余座营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役斩获千余人,夺取战马三百匹,一战成名。

金兵进占陕州城后,让降兵和未逃散的士卒驻守,并派当地人任官职,命其将市民召回城中,李彦仙趁机派兵士混入城内。

建炎二年(1128年)三月,李彦仙率兵攻打陕州南门,金兵慌忙到南城抵抗。

当晚,预伏的水军从新店出发,顺流而下至陕州城东北的蒙泉坡、龙塘沟,潜入城内,与城内军队呼应夹击,金兵弃城逃散,陕州城光复。

当时李彦仙联合各路义军守陕州,任命河东义军领袖胡夜叉为沿河提举。

胡夜叉不满,劫掠陕州南原,随后被李彦仙诱杀,获得其部众五千。

胡夜叉部下义军首领邵隆、邵云原本想要报仇,但在彦仙的劝说下归服。

彦仙乘胜渡过黄河,在中条山建立营寨,蒲州、解州至太原的老百姓纷纷前来归附,于是派邵隆、邵云等率军攻打陕州的芮城,河中府的虞乡,绛州的绛县、正平,解州的解县、安邑,接连告捷。

彦仙部与金人在蒲州反复拉锯,因金军援军到达而放弃继续攻蒲州城,将所俘金将护送至行在。

宋高宗对辅臣说:“知李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

于是授李彦仙陕州知州兼安抚使,升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并赐他袍带、枪剑。

建炎二年四月,李彦仙主动节受鄜延经略使王庶的统领,向来与王庶有隙的曲端对此非常不满,这也使李彦仙和曲端之间产生了矛盾,成为陕州孤立无援、最终陷落的原因之一。

李彦仙收复陕州时,潼关以东仅有此城还在宋朝手中。

李彦仙加紧修筑城墙,深挖护城河,扩充军备,大力屯田,并将全家从巩州搬到陕州,表示要“以家殉国、与城俱存亡。”听者无不动容。

建炎二年(1128年)冬,李彦仙在陕州城下与金将乌鲁撒拔大战七天,金兵死伤惨重,怆惶撤离。

建炎三年(1129年),娄室从绛州移屯蒲州、解州,发兵陕州,李彦仙通过谍报知道后在中条山设伏,痛击来犯之金军,俘获金将十八人,娄室侥幸脱逃。

正月十二日,麾下将领邵隆收复虢州(今灵宝、卢氏),彦仙命其知虢州。

彦仙任命另一位将领党松知同州(今陕西大荔),但由于当时同州城还为金军占领,因此党松将治所设置于同州城三十里以外的下寨(今大荔下寨镇)。

李彦仙被朝廷授予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二州制置使(据《宋名臣言行录》载为河、解、同、耀制置使)。

当时有河东土豪暗中投靠,期待与宋军里应外合。

李彦仙猜测此后金人必合兵来攻陕州,于是立即派人造访川陕宣抚使张浚请求支援三千骑兵,并请张浚在金人攻陕州后,立刻渡河向北进攻绛州(今山西新绛)、晋州(今山西临汾)、汾州(今山西汾阳)、并州(今山西太原)等地,捣其心腹,金人必撤军自救,然后从岚州(今山西岚县)、石州(今山西吕梁)向西渡河,取道鄜州、延州(今陕西延安)以归。

然而张浚回信劝李彦仙放弃陕州,空城清野,据险保聚,俟机而动。彦仙没有听从。

建炎三年(1129年)腊月,娄室果然与折可求合兵十万,进犯陕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