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降替,哈哈哈哈……”
“阿耶,这旨意可得好好收起来,某等就靠他了!”
天使刚走不久,张议潮耳边就响起了两道令他烦躁的声音。
待他回头,身后果然站着张淮铨与张淮鼎二人,其中张淮鼎宛若喜若癫狂,看的张议潮直皱眉头。
刘继隆入洛后,二人就被刘继隆打发去了御史台,成了两名毫无实权的谏议大夫。
后来御史台并入都察院,二人只能做些管理文档的差事,虽说依旧是正五品上的官员,且还有正四品上县伯的爵位,但始终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并且没有实权。
如今张议潮得到了世袭降等的郡王爵,传到张淮铨或张淮鼎头上就是国公,再往后便是郡公、还有县公、县侯、县伯和县子、县男等爵位等着他们的后代。
哪怕是最低的县男,也能拿到年俸二百贯的俸禄,足够维持府中开销了。
毕竟当今雇佣个家仆,每年也不过六七贯,只要不去追求新罗婢、菩萨蛮和波斯胡女,这俸禄都足够养十几个家仆了。
“唉……”
看着张淮鼎二人,张议潮只觉得自己在为人父方面做得很失败。
以张淮铨、张淮鼎的性子,身居高位肯定会让张氏倾覆。
看来过几日他不得不入宫,厚着脸皮去求刘继隆一个承诺了。
张议潮只觉得十分疲惫,佝偻着身影在家仆的搀扶下返回了内院,只留下了高兴的张氏诸子。
与此同时,随着南衙旨意不断发出,此次封爵的局面也渐渐明朗了起来。
如张议潮、张淮深、高进达、李商隐、崔恕、陈靖崇、斛斯光、尚铎罗、马成、张昶、郑处、安破胡、张武、曹茂、王式等十五人获封了世袭降等的郡王。
李阳春、窦敬崇、刘英谚、韩正可、杨信、陈瑛、王思奉、张淮澄等二十四人都获封世袭降等的国公。
郑畋、王建、王重荣、邓俨、刘松、谭凯等三十六人获封世袭降等的郡公。
获爵并得到世袭降等资格之人,合计便是这七十五人,其中还有二十七人属于追封,其子嗣降等袭爵。
除去他们外,刘继隆还封了七十名县公,一百多名县侯和三百多名县伯,以及五百多名县子和一千二百余名县男。
这些获封爵位之人,所获的并非世袭降等的爵位,其中大部分都是追封,其子直接袭爵。
但等袭爵之人离世,爵位便废除了。
这群人基本都是与刘继隆从河西走出前往陇西并建立基业,继而战死的将士。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早已阵殁并没有子嗣留下,所以只是追封。
饶是如此,实封的官员也在一千四百余名官员左右,使得户部对于百官俸禄度支增加了六十多万贯。
好在这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世袭降等的官员,只要熬个二三十年,这些拥爵之人便会先后离世,为朝廷甩掉这个大包袱。
只是经过这次封爵后,洛阳城内拥有爵位者,不说随处可见,但每个衙门总是能有几个用爵之人。
哪怕只是最低等的县男,品秩也是从五品上,朝野九成以上官员都需要向他作揖。
昔年刘继隆所承诺的富贵,眼下已经实现,而封爵过后,刘继隆还令人专门往这群封爵的官员府上告诫他们,提醒他们不要为非作歹,倚仗权势欺负百姓。
只是这番话,又有几个人能听进去,刘继隆便不太清楚了。
他承诺的他已经做到,若是有人结党营私,触犯律法,他也不会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