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四十五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2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2页)

文章写的再好,八股做的再好,能让地里多出些粮食吗?

归根结底还是科举制度存在弊端,埋没了不少的人才,局限了读书人们的思维!

朱瞻基没有说话,只是跟在苏泽身边,一边走,一边静静的听着,仿佛像是一个学生,正在聆听着老师的教诲。

苏泽也不在意朱瞻基听没听进去,见朱瞻基不说话,他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你也知道,清风县的人几乎人人都识字,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我要如此做?”

“他们读书识字不是为了科举,不是为了当官,而是想着读了书,参加了考试,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读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条捷径,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捷径!”

“在清风县,各行各业都要识字才行,你不识字你就担任不了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只能去干苦力,不要觉得百姓都很傻,读书人常常说他们是愚民,可其实他们并不傻!”

“学八股,学四书五经固然也是一条捷径,可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太难了,你可知道一个农户家庭想要供养出一名秀才要花费多少?”

朱瞻基摇了摇头,抿了抿嘴没说话,他以前从未关注过这些,毕竟他生下来便身份尊贵,也从未接触过那些底层百姓的生活,又如何得知呢?

苏泽也不在在意,笑了笑打趣道,“你不知道也正常,毕竟你生来就在罗马中心。”

“一个底层百姓家里想要出一个秀才,不仅需要去私塾读书,给先生交学费,还要买文房四宝,四书五经,这就是笔不小的花费了。”

“这还不算完,想要出一个秀才,那你总不能让他放下书本去地里干活吧,于是家里又少了一个青壮劳力,家里人少的还好,家里人多的,这多出来一个吃白饭的吞金兽,其他人可就得紧巴巴得过日子了。”

“秀才恐怕你是看不上眼的,毕竟后面还有举人,举人之后还有进士,考中进士才能入朝为官,秀才不过是科举的起步罢了,你看不上眼,可这已经是寻常百姓一生能看到的终点了,搁在村里都得喊声秀才老爷了。”

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但需要注意的是,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童生,或者生员。

明朝时期时,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

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称童子试获得取录。不论年龄,应童子试的都称童生。

明时,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读书人考中举人也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也不是每一个举人都能做官的。

只有考中了进士或者同进士,才能真正的鲤跃龙门。

朱瞻基作为大明的皇太孙,接触的最差的读书人都是同进士,秀才,举人都见不到他的面,可实际上,秀才,举人已经是普通人一生的终点了。

说到这里,苏泽指了指自己看向朱瞻基笑道:“现在朝中有不少人都说我苏泽是寒门贵子的代表,鲤跃龙门,一步登天,一跃成为天子近臣。”

“这句话不算错,比起他们许多人,我的确是寒门子弟了,可你不知道,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配称为寒门的。”

“寒门至少你祖上还得阔过,家里还有些资产能供你读书,这样的才能被称为寒门!”

“我家里就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多有钱是谈不上的,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不过是双亲去世前留下了一大笔财产,我兄长还算厚道,也没侵占我的那份,于是才有今日站在你面前的二甲进士苏泽。”

“我不用劳作,也不用管家里其他人的生计,一日三餐都有人伺候着,每日就读书,做文章就可以了。”

“实际上,那些农户,普通百姓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也要吃饭,也要生活,如何拿得出多余的钱粮去供养一个读书人出来?”

“考中了还好,还能改善一下家里的情况,可若是考不上,那就是好几年的钱粮打了水漂,下次再考不上,那就又得浪费好些年,若是再考不上,那就完了,家里多出来了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还得靠家里其他人去养着。”

“对于我大明大多数百姓来说,这是他们承担不起的代价,于是也就绝了供出一个读书人出来的心思了,农民的孩子长大了也是农民,祖祖辈辈都只是农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