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放在大明的后几朝,那是不可能的,文官走上前台,限制皇室,尝到了和倭寇勾结从事海上的贸易甜头,那些人才不会轻易松手,就算苏泽想要营造出这种氛围都不可能,势必有与倭寇勾结从中获利的人跳出来作对,那时候绝对不会如此轻松。
有一种说法便是大明之所以禁海,那些士绅,豪商是出了力的,因为他们不想别人进来分好处,因此促使了禁海,而他们私底下却和倭寇勾结,从事海上贸易。
这种说法苏泽觉得是可信的,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希,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国力虽然衰弱了不少,也不是小小倭寇能造次的,归根结底还是出了内鬼的原因。
苏泽为何要先在朝堂上撺掇着朝臣一起喊着讨伐倭国的原因就在此处,他需要占一个大义的名头,谁敢替倭国说好话,那就是勾结敌国,当杀!
现如今那些倭国人还想着贿赂腐蚀大明的官员,只能说他们此次来大明注定是空欢喜一场,整个大明除了苏泽敢收他们的好处,是没有人敢在此时冒天下之大不韪跳出来为倭国说话的。
没听见那些百姓连“不打倭国人就不是大明人”的口号都喊出来了吗,此时除了苏泽,若是还有敢收倭国的好处,那苏泽就要和他好好讲讲道理了。
至于苏泽他自己,文武百官里现在还有人当苏泽是傻子吗?
明摆着就是苏泽起了坏心眼子在算计倭国,你现在跳出来为了点好处得罪苏泽,那可就是惹得一身骚了。
前车之鉴纪纲的下场摆在那里,到现在纪纲都不能下床自由行动,还有人敢去为了点好处去招惹苏泽,那就得当心成为下一个纪纲了。
因为苏泽占着理,你敢收好处替倭国说话,苏泽反手就能给你扣上一顶勾结敌国的帽子,就算打了你一顿也是白打,陛下都不见得会管,这种情况下是没人敢替倭国说好话的。
苏泽给文武百官每家每户都送了礼,那可不是白送的,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群臣,倭国的事情别来沾边。
大家你好我好,一起好,到时候从倭国那里坑来了好处,大家一起分,可要是谁敢在现在坏了他苏泽的事,那苏泽可就要翻脸了。
以前也许没人信苏泽的,谁知道你苏泽会不会吃饱饭砸锅,可现在有了股票这颗定心丸,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信信苏泽的话。
苏泽也许不是什么好人,但只要你不招惹他,按照他的规矩办事,他也不介意分大家一杯羹,这就是一直以来苏泽通过言行举止留给文武百官的印象,相当于给他自己立了人设。
至于大家都顺着苏泽,苏泽会不会分好处给大家,等这次之后再看就是了。
反正收倭国的好处也是收,收苏泽好处也是收,你收了倭国的好处,苏泽还会找你的麻烦,何必要为了点好处得罪苏泽呢。
苏泽之心,路人皆知!
大概整个京城也就只有足利义藩一行人还不知道苏泽到底想干嘛,此情此景,全城皆敌的情况下,还真拿苏泽当救命稻草了。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苏泽算计的,也不知道倭国人最后知道真相之后会不会哭出来。
苏泽屁的对倭国有好感,本来大家对倭国没什么偏见的,就是苏泽那孙子上蹿下跳,先是在陛下面前进谗言,随后鼓动着京城百姓的情绪,才造就了今日这一场对倭国使臣人人喊打的好戏。
这群愚蠢的倭国人被苏泽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自知,真把苏泽当好人了那才会被坑的裤衩子都没了。
李正阳对窗边几位同僚的谈论丝毫不感兴趣,他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交易中心发行的小册子在细细翻阅,里面汇总了最近这些日子那几支股票的资讯,都是交易中心负责收集的。
这里面的信息有对的,也有一些小道消息,需要他们这些股民自己来辨别,了解到了对的信息,便买对了,自然能大赚一笔,买错了自然就会亏钱。
虽然有点坑,可总要简单省事一些,不需要自己花费人力物力去搜集,因此这种小册子在如今大明的上层阶级中很受欢迎,几乎人手一本,闲来无事就翻一翻。
李正阳喝了一口交易中心提供的茶水,暗骂苏泽果真掉到钱眼里去了,这茶叶一看就不咋样,苏泽又拿残次品忽悠他们呢。
骂归骂,他还是喝了下去,一边喝,一边从小册子上挑选一些有用讯息,对几位同僚谈论的不感兴趣。
他现在没有和苏泽作对的念头,他也知道苏泽已经成势了,等到苏泽跟着大军北征立了功,说不定陛下就要封爵了,再迎娶了嘉兴郡主,苏泽的地位就彻底稳固了,除非失了势,不然一般人最好不要去招惹苏泽。
至于那些还看不透这些东西的傻子,李正阳不屑与之为伍,和那些傻子厮混迟早害人害己。
李正阳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倒是看的透彻,别人不懂苏泽想要干什么,李正阳倒是觉得他看出来了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