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儿子已将话说死了,这件事的势头已难以来回。
而且,儿子的那些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贾母对贾政叹道:“这事你既然已经想好,这次就由着你的心意,只是你儿子孙子一堆,东路院那几个地方,住起来只怕太紧凑。”
她又转头对贾琮说道:“琮哥儿,如今你是继承家业之人,你老爷这次要搬到东路院,也是为了这个家着想,总不能住得太寒酸。
这事我也没精神去管,你和凤丫头商议个章程出来,让你老爷住得舒服些,就算你尽了孝义礼数了。”
贾琮这才开口回道:“老太太放心,琮会和二嫂仔细商议,必定办妥当此事。”
王夫人一听这话就傻了眼,老太太怎么就同意了,还让这小子修缮东路院。
本来自己以言语要挟,以为将贾琮架在台上,他出于对老爷的尊敬,必定会出言挽留老爷住在西府。
没想到这小子根本不上套,说了一堆漂亮话,将这事推得一干二净,任由老爷将搬去东路院的事弄成真的,这小子好黑的心思!
……
人们常说事有定数,莫衷一是,但人心却有定势,即便真有定数,也是由人心的定势造成。
如果王夫人不是过于宠溺宝玉,也不会养成宝玉富贵懒惰,诡言强辩,不知深浅的脾气,他就不会口无遮拦言语辱及太上皇。
在兄终弟及的宗人礼法之下,就算嘉昭帝有所偏颇,也找不到合适借口,贾政可能真就承袭贾赦的爵位,也没后来贾琮一体双爵的事。
王夫人就是丈八烛台,从来只会照到别人,照不到自己。
在二房失去承爵之资的事情上,她看不到自己的错漏,一味觉得贾琮抢走二房的荣耀尊贵。
正是这种心理定势,让她对贾琮视如仇寇,费劲心思对他挤兑挖坑。
结果反而弄巧成拙,将定势折腾成定数,不仅要搬出荣禧堂,还要搬去东路院蜗居,她又能怪得了谁。
……
荣庆堂里的事情,一向是瞒不住人的。
更不用说是贾政夫妇要搬去东路院,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怪闻,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在贾家东西两府传得尽人皆知。
贾琮回了东府之后,没过多久姊妹们都得了消息,贾琮又将今天在荣庆堂的情形一一说了。
贾政为人温厚,除了对宝玉和贾环严厉了些,对府上其他晚辈都算和蔼,给人的口碑颇为不错。
黛玉、迎春等听了事情来由都有些唏嘘。
贾琮承袭荣国爵,贾政夫妇搬出荣禧堂,不过是礼法常理,虽有些尴尬,但在世家常俗之内。
但是贾政一房搬去东路院居住,却是在礼法严厉和宽宥的权衡之间,可以说是可有可无之事。
但最终却因为形势所驱,变成既定事实,就不知该让人说什么了,终究又能怪谁。
探春作为二房的姑娘,听了这事心中有些黯然,她心思细腻精明,听了贾琮叙说当时情形,那里还看不出其中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