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骆牵了牵嘴角,像是有一根线在勉强地牵着他的嘴角,扯出了一个微笑。
这个时候,陆严河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进来了。
-
有时候,陆严河对陈梓妍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这种盲目的信任来自于过去这几年陈梓妍所做到的一切。
陆严河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陈梓妍办不成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只能说明陈梓妍不想办成。
他不知道自己出去拿个咖啡的功夫,陈梓妍是怎么“威逼利诱”就让叶骆改了口风。
但是,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陆严河其实很想问问陈梓妍,她是怎么做到的。
-
总而言之,叶骆正式加入了《电话》这个项目。
这个电影项目也终于开始筹建班底。
叶骆也展现出了他专业上的能力。他知道他们之前也找过很多电影公司,因为版权要留在他们自己手上,所以那些电影公司都不愿意制作。
叶骆直接说:“那我们就自己来做。”
首先就是制作经费的问题。
叶骆非常干脆地做了两个制作方案出来,一个是制作经费比较高的,达到了八千万人民币,另一个是制作经费比较低的,只有三千五百万人民币。
这两个制作方案的差别,主要是叶骆、陆严河、江玉倩和导演四个人的片酬支付方式。
前者是付全款,后者则是以片酬入股,拿分成。
对陆严河来说,差别不大。
他自己作为编剧的片酬都还没有到手,就先拿出了一千五百万作为这部电影的初期筹备经费。
后续他自己还将再拿一千万出来,作为对这部电影总共两千五百万的投资。
江玉倩也将个人拿出一千万来投资这部电影。
这意味着,光是他们两个人,就总共拿出了三千五百万的投资。
如果不算他们几个人的片酬的话,其实这笔钱已经完全可以用来覆盖这部电影的制作经费了。
叶骆得知这部电影的制作经费竟然主要来自于编剧和主演的投资时,都很懵。
主要是,他以前拍电影,不是这么个玩法啊。
叶骆疑惑地问陈梓妍:“是咱们这部戏找不到投资吗?”
“当然不是。”陈梓妍说,“别人只是不愿意给我们打工拍电影,但投资还是愿意的,严河编剧的电影项目现在是很吃香的。”
两天后,叶骆发现了一个更为夸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