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埋骨处,春草年年发;谁家捣衣声,夜夜碎金钺……”
“哞——”
夏至过后,西北的草原上的热风卷着细碎的沙砾扑打人面,使得所有人不得不眯着眼睛前行。
燥热的天气令拉拽牛车的老牛都忍不住叫唤,官道两旁的青草都似乎变得食之无味,不远处的河流不仅没能驱散燥热,反而让他们感到了烦躁。
五辆牛车上,十二名身穿战袄的少年人与十余名三十多岁的老卒共乘牛车。
少年人们因为燥热而低着头,将整个人蒙在粗布下,老卒们则是说笑唱词,主动担任着驾车的任务。
北方的草原在延绵数十里后被灰扑扑的山给截断,目光越过这些低矮的山脉,能看到远处的天山雪线。
看似很近,然而十分遥远,便是策马都需要跑好几天才能抵达雪山脚下。
“能看见疏勒城了,都抬起头来吧!”
老卒的声音响起,领头牛车的车辕上插着显眼的“汉”字旗,被草原吹来的热风吹得猎猎翻卷。
少年人们缓缓抬起头,十二双眼睛很快看到了那座灰黄色的城池。
雪水汇成的赤河从城南三里处拐过,一路向东。
赤河两岸分布着不少胡杨林和杂树,偶尔能看到几只白尾地鸦扑腾翱翔。
若是放在别些时候,少年人们肯定会挽弓去射鸟。
但这么热的天气,让人只想找处阴凉的地方休息。
这么想的同时,前方开始出现河渠与桥梁,而河渠之间便是成片的小麦。
眼下已经到了小麦收割的时节,故此广袤的麦田中充斥着无数正在收割小麦的百姓。
远处的官道,还未走近便能感受到拥堵,人声鼎沸喧嚣,基本都穿着短衣,戴着幞头。
“这边的百姓都是中原降卒及其亲眷,莫要刻意提及,若是惹出麻烦便不好了。”
领头牛车上的驾车老卒在介绍的同时,不忘回头提醒身后的那些少年人们。
面对老卒的提醒,已经被晒得快脱水的少年人们纷纷有气无力道:“晓得了……”
“嘿嘿!”瞧着这群少年人的模样,老卒忍不住笑了出来,随后继续领头驾车。
随着他们逐渐靠近,官道上那些正在收割并摆放小麦的百姓也纷纷投来目光。
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中原汉人的长相,说着河东、关中等地的口音的官话。
不过期间也能看到许多长相迥异的胡人,他们都回避着这支由老卒带来的车队。
三里长的官道十分拥堵,但百姓们都很有眼力见的将自己的牛车、马车驱赶开来。
顶着百姓们的注视,这五辆牛车也终于是来到了疏勒城的城门。
夯土夯实的城楼前,十余名守城将士从领头的老卒手中查看了鱼符和军碟,确认无误后才看向那十余名少年人。
“至尊倒也舍得,竟然将这些读书人都丢到了疏勒来。”
守门的伙长忍不住开口调侃,老卒则是笑道:“本来是到龟兹的,但疏勒这边来了不少徙民,便想着将他们带来疏勒,指点他们修建村落和坎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