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换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些墙头草、势利眼。
他们认为,楚王如日中天,楚地更是蒸蒸日上,甚至有超越应天府的趋势。
所以,此刻应该立刻前往武昌,抱上楚王的大腿。
否则,等到日后楚王真正得势,再去投奔可就完了。
于是,壮观的一幕发生了。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汇聚成流,都往同一个地方赶。
那便是,武昌城。
面对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朱桢不由笑得乐开了花。
掌管财政的官员找到朱桢,哭诉道:“来的人太多,发放的银子、房产、土地太多,财政余额开始急速缩水!”
对此,朱桢只回了两个字:“无妨!”
这些读书人可都是宝贝。
就算花再多的钱,也值得。
因为,假以时日,他们会创造出十倍、百倍、千倍的价值。
现在的投资,值得!
与此同时。
京城。
皇宫。
朱元璋正拿着大明日报第二期,津津有味地读着。
“老六可真是个人才,弄出来的这个报纸,真是有趣极了。”
朱标点点头,眼中露出一抹赞许。
“这份报纸,儿臣看过了,确实非常不错,尤其是关于京城的一些新闻,着实引人注目。”
朱元璋放下报纸,眼中露出一丝惊叹:“据说,现在武昌城的名气,可是响彻了整个大明。”
“楚地已经被六弟治理的井井有条,父皇这下可以彻底放心了。”朱标笑着说道。
“大明日报这般火爆,说不定这小子,还真能解决修从南方到北方水泥路用的钱。”
朱元璋的眼中异彩连连。
对于朱桢,他真的有些捉摸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