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西方更倾向于抽象和理论化的研究,历朝历代的算术研究,更注重实用性与具体问题的解决。
加以缺少专人记录成果,更没有专门从事算术研究的团体。。。
种种原因叠加,导致即便出现一两个数学天才,其成果也得不到重视。
再加上文化观念里对算术的偏见。
玄之又玄的儒学便能为我所用,成为君权专职的工具;
而实事求是的算术,只会让百姓臣子对君权产生质疑。
自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会不约而同的尊儒学而轻算术。
哪怕隋唐时期一度将算学纳入科举范围。
甚至李二陛下还命李淳风编订《算经十书》,作为供学子们研究的典籍。
但因为付出与收获的严重失衡,应试者少之又少。
学儒有成,则入仕任国学博士,官品正五品上;算术有成,则任算学博士,从九品下。
同样苦读寒窗十数载,学儒就能位极人臣。
学算术却是个九品芝麻官,久而久之,学子自然嫌弃算学。
放之前,受眼界限制,李二陛下也难免对算术有些歧视。
但见李斯文一身杂学,成就却远比传统官吏更为夺目。
精盐、煤炭、琉璃、印刷术。。。
若让朝廷里那些儒生去发明创造,也许会瞎猫碰到死耗子鼓捣出个大体框架。
但那需要多少年,十年二十年,还是等他百年之后,工匠带着好消息去昭陵烧纸招魂?
反观李斯文,弄出这些日进斗金的宝贝,只用了区区一年,而且这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李斯文这小子都在浑水摸鱼。
是,天下太平少不了儒家的那些死脑筋。
但李二陛下毕生所求,才不是什么四海升平,他要的是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治武功!
而这些,是儒生给不了的。
但想撬儒家的墙角,以科举发展杂学,绝不能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