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朝廷对考生们的处理,有丁点过火,便会被有心人利用,将科举的火苗扑灭。
这个问题,李斯文已经和孔颖达细致琢磨过,心中早有腹稿。
“无论门第贫富,凡有志入京参考者,均可携怀牒入场。”
“天下学子不知凡几,仅凭一次考试,又该如何安抚民心?”
李斯文又道:“于长安、洛阳两地先设试院,优胜劣汰,选拔成绩优秀者入京参考。
至于未入选者,可由朝廷报销三日住食,与长安百姓共览科举盛景。”
唯才是举?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不着痕迹的颔首表示赞同。
虽说有才无德必成大害,但眼下时间紧,任务重,品行又是相对才学,更难以界定的一类。
先用才学选拔一批,倒也是个法子,至于有没有品行,之后再慢慢考校也不迟。
哪怕众人皆知,陛下打压世家的决心,已经到了不容更改的地步,但凡事都要循序渐进。
若一开始就打着针对世家子弟的口号,那科举重开必然会迎来世家子最为激烈的抗争。
而今科举一刀切,有才者上,无能者下,便是最为恰当的举措。
对于世家子来说,他们从小受名师指点,阅尽家中藏书。
无论是学识眼界还是个人能力,人脉关系,都是凌驾于寒门子弟的。
若他们都不能达到朝廷选拔官员的要求,那寒门子更没可能。
而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入朝为官的门槛虽高,但相较以往的毫无机会,现在起码有了可能。
再加上天价书籍已经便宜成白菜价,只要肯下苦功夫,将来金榜题名不是没有希望。
就算没考上,进京看个花红热闹,长长见识也不错。
反正朝廷报销住食费用,来回走官道只是耗时间,他们穷的叮当响,就是时间多的没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