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周王府大的很,正殿放帝王偏殿放群臣。
能找到尸骨的另外修墓,找不到的就算衣冠冢,关先生这些连衣冠都找不到的就立个碑,而且专门在开封给宋祠设了一个卫守护,另外也守护在巩义的宋陵。
给足面子了。
所以现在就等昭告上天了。
至于河神当然回他的黄河,不过临走前还给大明皇帝提了个建议,就是重修黄河北流故道,引黄河水恢复北流,趁着现在河北人烟稀少,尤其是宋朝故道沿线更没多少人口,让黄河北流以繁荣河北。同时减轻黄河的维护压力,另外也避免南流继续堵塞淮河出海口导致两淮洪水泛滥,甚至洪泽湖不断升高,甚至河神还警告说再过几年,恐怕就得修洪泽湖大堤来阻挡湖水淹没淮扬了。而且就算修了也没用,以后随着黄河泥沙不断在清口淤积,这个大堤隔几十年就得加高甚至重修。
当然,他只是提建议而已。
是否采纳,这个是大明皇帝的事,毕竟这个工程太大。
不过这件事在明朝的确有人试图干过,成化年间就有个大臣,提出引黄入卫以通漕运,但被否决,那时候京城在北平,河北早就人口稠密,引黄入卫一旦决口,淹的可就是大明的京畿了。
但这时候不存在这些问题。
整个河北加平津目前也就两百万人口而已。
很轻松可以让出一片河道。
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修河堤,所以这是个大工程,但如果从现在开始干,花十几年时间还是能完成的。
“大使,老朽活了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听说君可以与民为盟。”
刘三吾站在杨丰身旁说道。
“那您应该庆幸自己活的久,能看到这种盛举。”
杨丰说道。
“如此,君臣之道何存?”
刘老头很平静地说道。
“民为贵,君为轻,这可是你们儒家说的,既然民为贵,那尊重民意有什么问题吗?至于君臣之道,我记得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不正,民起攻之也是你们儒家说的吧?
那你们这君臣之道何存?”
杨丰说道。
刘老头笑而不语。
其实这种局面对他们有利,这也是这些文臣不捣乱的原因。
之前山西各都的推选,只不过是那些耆老乡贤们脑抽,主要是怕事后担责,实际上正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推选结果要么是他们,要么是他们扶持的人,不可能出现之前那样把些刺头推出的情况。
也就是说以后如果真在这样重大事情上让地方推选来议事,那肯定就是耆老乡贤们控制局势。
也就是士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