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众人往前拥一些,伸头去看。
“水光晴艳好,山蒙云雾里。这个好字倒是直接,就是两句说的似乎还不够深刻?”木婉低声说着。
她是按照刚刚韩牧野讲的去分析词句。
“恩,师妹若是研习儒道,定然也是能成大儒。”韩牧野一句夸,让木婉脸红。
“这两句算不错,不过可以再改。”
“水光冽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好对奇,晴对雨,这就多了韵味。”
“不过这样的诗句,当用蝇头小笔细细书写,这等行草笔墨,失了湖水清秀之姿。”
韩牧野说完,将纸页放在一边,又去评点其他的。
他还是拿了就让木婉看,然后两人配合着,把诗文意思和书写手法进行分析。
“这一句要改,将只改成最,绕水游改成行不足,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恩,改不了,没救了。”
“这首有点意思,师妹你看,山外有青山,烟雨掩高楼,这完全可以改成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下一句嘛,要写人了。”
……
木婉轻声的应着,时不时会低低的说两句。
不管说的对不对,韩牧野都会夸赞,让她面上透出红晕来。
在这皇城书院玉燕湖的春潮亭中,评点学子文会的诗词文章,当真有意思。
木婉看着那些或疏狂,或娟秀,或潦草,或孤傲的文字,仿佛看到一位位书生士子立在湖边,高声吟诵。
这或许就是儒道文字的魅力之所在。
点点滴滴,字字句句,都是情之所钟,意之所凝。
韩牧野转头,面带笑意的看着木婉。
木婉的身上,竟然有一丝丝的金色灵光闪动。
儒道浩然气。
只是这气息虚浮,只是因此时的感悟而生,并非苦修而来,不过一会,就会散去。
但这浩然气在身,就能凝聚心神之力,荡涤心境。
好一会,当木婉缓缓抬头时候,见韩牧野正定定看着自己。
“师兄……”
她羞的低头。
韩牧野伸手牵住她的手,低声道:“走吧。”
走?
抬眼看去,面前的书案上诗词已经都翻过一遍。
回过身,不管是百里彤云还是那位秦五小姐,或者是站在后方的陶教习,都是一脸迷茫,双目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