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杨锋来兴趣了。
他重新转过去,严肃的看着香肉。
而香肉马上就讲出了自己这个结论的根据。
意大利军队靠边站,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德国和土耳其提供战争物资,还有就是在占领区充当警察的角色。
德国部队还是那么凶猛,轮番将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按在地上摩擦,顺便再吊打一些不出名的小国和民族。
这一次轴心国的新人,突厥国也是气势汹汹,刚一出兵就迅速控制了地中海和非洲的大片区域,只是在作战中也暴漏出不少的确定。
后勤能力太差、不重视装甲部队及空军、指挥水平偏低等等,不过有德国在前面扛着主要压力,突厥对付一些二流敌人还是可以的。
然而在轴心国辉煌胜利的阴影下,各国实际上已经快到极限了。
首先是德国,人口和兵源就是他最大的弱点。
大战持续这些年,德国国防军、党卫军一直在伤亡一直在消耗,这样就逼得德国人一直一直的补充,导致了国内生产力下降,战争潜力濒临枯竭。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俄国人,那真是把坚韧、死硬的民族性发挥到了极致。
尽管德国人占据了高加索地区,拿到了石油和工厂,可俄国人大大小小的反抗和进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把手枪,甚至是几把草叉和斧子,他们就敢袭击德国巡逻队。
尽管德国人采取了疯狂的屠杀策略,可鲜血往往又唤起了更多的反抗,现在高加索地区的生产开工率不足40%,关键是每一天德军都要承受伤亡。
武器可以在几个小时内生产出来。
粮食可以在几个月内生长出来。
但是人却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长大,才能经过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关键还是严重缺乏作战经验的新兵。
眼下德国就面临跟日本一样的困境,只是还没有日本凸显的那般极端。
没有足够的士兵,稳不住战线和地盘,那么战争自然就要结束了。
其次是突厥国,他们的战力倒是很旺盛,对土地和国际新秩序的野心也十分的强烈,可惜德国一旦倒下,它自己是绝对顶不住美英各国的。
坦白来说,突厥国的部队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对上同盟国的钢铁部队,面对飞机和坦克的立体打击,弄个不好就是再次亡国的下场。
至于暹罗之类的投机分子,德国、日本都不要说战败,只要遭受几次严重的打击,估计就直接投诚了,基本上就不在香肉的考虑之内。
最后日本香肉也懒得说了。
要是没有王忠勇的平衡,估计太平洋舰队已经打到琉球了……
“欧洲进入反攻,那么留给我的时间也就2-3年了,看样子要加快速度了……”
听完了这些,杨锋的脑子还在飞速的运转,压根就没有注意到海底深处,一道狭长的黑影正在快速上浮。
“哗啦哗啦哗啦……”
先是一根短短的、细细的通讯桅杆,接着是圆柱形的舰桥,最后则是庞大的舰身。
不说别的,光是北风之神带起的水花就把杨锋的橡皮艇冲出去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