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卖各色日用杂货的、卖精巧竹木玩具的、卖布匹绸缎的、卖米面粮油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奉国商业之发达,虽仍然不能比拟后世,但也远超同时代的任何过度。
如今奉国的税收之中,商税遥遥领先。
而农税是最低的三十税一,只征收一年粮食收入的三十分之一,且没有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
大头还是由奉国外的行商们提供,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惠及百姓,藏富于民。
正如李彻总和大臣们所说,百姓们一年到头种地能赚多少钱啊,实在无需盯着他们剥削。
李彻抱着李悦,行走在充满烟火气的人流中。
看着摊贩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听着百姓的交谈,感受着空气中那份蓬勃气息,成就感油然而生。
征战沙场,开疆拓土,固然是男儿志向。
但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共享太平盛世的景象,才是他心中的最高追求。
这份成就感,远比打下任何一片的疆域,都更让他心潮澎湃。
“爹爹,爹爹!看!糖葫芦!”怀中的李悦兴奋地指向远处,小脸放光。
“好好好,买!”
李彻宠溺地应着,抱着女儿向那插满晶莹糖葫芦的小摊走去。
诸葛哲牵着李承的小手,捋须微笑,对身旁的霍端孝低声道:“正则兄,你看这市集之盛,初来奉国之时,可曾想过有今日?”
霍端孝抱着好奇张望的李浩,不由得感叹道:“殿下励精图治,开新学、兴百工、通商路、安民生,方有今日之象。”
“纵是史书所载之盛世,亦不过如此,当年的我连想都不敢想。”
“是啊,”诸葛哲目光深远,“民心所向,盛世可期!”
就在此时,却见一名身穿短袍之人,急匆匆地挤过人群。
秋白眉毛一皱,立刻走上前将其拦住。
那人从怀中取出一个物件,说了些什么。
秋白接过此物,随后大步向李彻走过去。
霍端孝看到这一幕,不由得开口道:“子渊兄,看来忙里偷闲就到这里了,又有麻烦事上门了。”
诸葛哲刚准备细问,却见李彻抱着李悦,一脸严肃地走了过来:
“北部军区加急,速速召集群臣,商议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