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鲜事务,杨锋不手把手的教,这群人自己研究的话,那花的时间可就长了,而且很大几率他们也研究不出来。
好在都是干活儿的人,很多事情一点就透。
杨锋这边挖坑、垫石头、铺管道、浇水泥钢筋,才刚弄好第一个地基,旁边就已经有人照样做了起来,接着看热闹的997人就迅速分成了几大群。
有人去学习吊车的操作。
有人去挨排挖坑。
有人去找石头。
有人去弄路。
这自发性和主动性是绝对没说的,接下来杨锋就变成了全场最忙的一个人,一边回答问题、一边亲手示范,还的要纠正工人们的错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仅仅过去一个小时,杨锋就感觉自己把今年的话都说完了,而偌大的现场也是一步一步的进入了正轨。
水泥干燥需要时间,那么就先弄折叠板房。
运输石块过于笨重,那么就先制作几辆小推车。
道路压根没有,那就用木板先垫起来,还省了拔草、垫高的工作。
没有木板,那就去建木材加工厂……
几个小时之内,原本寂静的海岛就是一片忙碌的身影了,工人们上手很快,折叠板房是迅速就弄了一大片。
回过头等水泥干透,再往上一摆固定,接着再把二楼吊上去,基本上就可以入住了。
但是很快,没有电这个问题就突出了出来,于是杨锋就把手中的水平尺交给身边的工头,叮嘱他污水管一定要测好角度,接着就自己走向了火山。
身后乒乒乓乓的响个不停,工人们吃饭的大木棚、厕所、仓库等等设施都已经是拔地而起,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得到了非常具体的展现。
就在第二批船队抵达帕帕岛,迅速在海滩卸下粮食、工具和各种物资时,杨锋已经来到了山腰上,再次回头看了看忙碌的工地,接着就跟香肉聊了起来。
“风力发电好一点,还是火力发电好一点?”
“就这个岛的位置来说,一年之内有九个月的季风,三个月无风,所以还是火电更稳妥一些。”
“靠船只运燃料来是不现实的,如果是地火发电,设备需要多少积分?”
“那要看你需要多大的发电量了。”
“……”
香肉的话瞬间就让杨锋沉默了下来。
1500名科学家,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应该在6-7000人左右,仅仅是生活的话,那跟一般的小镇也没什么区别。
可杨锋接他们过来,可不是为了给他们养老的。
未来杨锋已经规划好了,至少要建造九个大型的研究中心,什么物理、化学、核能、机械、数学、航空、半导体等等领域都不能拉下,那需要的电能可就海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