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医院是原来的普仁医院,最早是英国的军医院,据说和八国联军有关系后来有教会的资金投入。
普仁医院是英国人起的名字,民国的时候改为市立北平第四医院,建国后改为京城第四医院。
不过很多人并不会喊第四医院,而是更愿意喊普仁医院。
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这个四字和死字差不多,很多的人不想去这家医院看病。
许多年接到电话之后,还挺惊讶的:还真有不怕死的呀?
按理说,他是复印了十多本书出来,可这些书都是提交给到总医院这边有经验的主任或者医生。
他们这些人的品行是十分牢靠的,而且许多年在总医院的名声,还是不小的。
大家都是要脸的人,不可能会去干这样的事儿。
所以,许多年才会这般自信,直接复印十多本书了。
更别说,他也没有说他是否出版,或者有没有备案之类的。
只是许多年没想到,真的是有不怕死的人。
了解之后,许多年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文化部那边的人已经审讯过了这个叫王欣夫的人。
王欣夫是刚巧跟总医院一位医生是同学,两人经常一起谈论医术问题。
主要是第四医院并没有什么病人,王欣夫学不到东西,想要晋升,很慢很难。
于是他便经常找解放军总医院这边的同学。
好巧不巧,前几天来总医院的时候,刚巧看到廖世承办公室的桌上放着的医书。
那本书就是许多年还没出版的书。
而王欣夫这个人,经常看书,对市面上很多书籍还是很了解的。
看到廖世承办公桌的这一本,立马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既然是还没有出版的内部书,而且他同学也说了,是别人提交给到廖世承主任这边审核的。
于是,王欣夫便动了歪心思。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书给搞到手的,然后就拿去出版社那边出版了。
众所周知,出版的时候,肯定需要申请书号的。
京大出版社的编辑申请书号的时候,顿时就被文化部这边的同志给拦截了。
因为文化部这边的同志,已经被许多年打过招呼了。
所以非常清楚有这么一本书。
“许同志,您还是抓紧时间出版这本书吧,省得再让我们担心。”
“好嘞,我知道了,我会催促我医院的主任们尽快审核,到时候尽快出版。”
面对文化部同志的催促,许多年只好笑着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