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就是参考书啊。”小不点说了一句,然后朝他爸爸问书看。
摆脱掉小屁孩,许多年带着书本去了书房,然后才出来监督小屁孩写作业。
他写书这事儿,倒是不急。
反正也不缺钱,又没有规定时间。
不过,傍晚的时候,许晓倩下班回家,却是询问起这事儿。
听到她五叔也要写书的时候,她顿时开心不已,叽叽喳喳地询问写什么书。
可她听说是写什么医学科普书的时候,顿时又没有了兴致。
主要是她对这些并不了解,只觉得她五叔很厉害。
秦淮茹倒是很诧异,怎么突然写这样的书了呢?
“孩子们不是想^_^么?你怎么不写这些漫画书,反而写这些科普书呢?”
面对她的询问,许多年给她讲述了一下医院里碰到的事儿。
有句话叫,千万不要在医院里共情,但真碰到那些让人破防泪目的时候,医生也会崩溃的。
在医院待了几年,许多年还不至于铁石心肠,但也差不多了。
即便如此,许多年内心还是向善的。
今天蔡承运找他聊出书这事儿,他才突然间想到了科普书、医学小妙招之类的书籍。
尽管这些书对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有很大的帮助,但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而且他写的这些科普知识,当然不是胡说八道的。
首先食疗的说法,在中医里面是极为普及的,只不过,并没有非常系统的书籍来阐述罢了。
古代也有很多关于食疗这方面的医学阐述,比如孙思邈在他所著的写道: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
还有就是明朝李时珍在首列水部,也认为:“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很多古人在食疗这方面,也有非常清醒的认知。
但古代知识传播,实在是太狭隘了,不具备普遍性。
要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大规模扫盲,估计也跟古代差不多,很多普通农民,一辈子都只是文盲罢了。
要知道,即便是在二零二三年,也还有好几亿农民。
这个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农民占据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意味着全国文盲最少是百分之六十。
除了膳食疗法这样的科普知识,许多年还会编写一些小册子之类的医学常识。
很多赤脚医生,在行医的时候,其实使用这样的医学常识小册子,就会非常有用。
当然了,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未必能顺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