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五弟和六弟想要新书包,吵着要背我和二妹的书包,然后他们把二妹的书包弄脏了。”
两个大孩子即将要去上学了,所以提前准备好新书包,这是许多年之前就说过的事儿。
尽管现在还没确定是哪一所学校,但新书包已经准备好了。
结果,他只是去上班了,才一天,就出事儿了。
家里的孩子多,就是这样,容易打打闹闹。
出了这样的事儿,只能秉承一个原则,谁错了就打谁!
该骂的骂,该打的打。
教育过后,还是相亲相爱的好姐弟。
扯着嗓子哭泣的元敬和元新俩孩子,还在问,为什么他们没有新书包?
“不许再哭了,为什么没有新书包,爸爸没跟你们说过么?”
许多年扬起手掌,俩孩子虽然畏惧,哭声减小,但还是在哭着。
“你们又没有到上学的年龄,而且你们也有书包,还好着呢,用不着换新书包,谁家孩子要两个书包的?你们背得完么?”
小屁孩顿时不敢吭声了。
好像他们爸爸说的很对,他们背不完两个书包呢。
秦淮茹下班到家之后,听说这事儿,便有些不忍心,想要给他们多做一个新书包。
对此,许多年则表示不用惯着孩子们。
这事儿到此为止,不要再多事了。
“大姐和二姐她们的录取通知,什么时候可以收到?”秦淮茹随后又问道。
面试了好几所学校,折腾了那么久,也应该有个结果了吧?
许多年摇摇头道:
“没那么快,还要一周后才清楚。”
史家胡同小学这些学校都是比较厉害的,学生也都是来自京城的很多地方。
不像东十四条街小学,就招收住在附近街道的学生。
整个京城六百多万人口,小学生是最多的。
从建国之后开始,到最近这些年,小学生都是持续爆发的时间段。
所以陆陆续续才会建立那么多小学了,比如光明小学的成立时间便是一九五九年。
如此这些,已经说明小学的人数,确实是很多的。
孩子多,学校少,教学资源就会格外抢手。
不过也还好,现在的学校还是可以应付得过来的。
一个年级分几个班,每个班塞个五六十人,甚至是六七十人,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转过天,许多年带着小礼物去了粮食公司那边。